“中国茶”成功申遗 广西六堡茶、油茶醇润世界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茶”成功申遗 广西六堡茶、油茶醇润世界

北京时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本次入选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堪称我国历次人类非遗申报项目中的“体量之最”,共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涵盖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再加工茶等传统制茶技艺和相关习俗。广西这两个项目成为组成部分——六堡茶制作技艺、瑶族油茶习俗。

采青

茶山

六堡茶制作技艺

六堡茶制作技艺是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桂林市、横州市等地种植的茶叶为原材料,经过采青、晾青、杀青、揉捻、沤堆等多道工序,制造出外观色泽黑褐光润、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闻有槟榔香味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的传统技艺。

晾青

炒青

六堡茶,属黑茶类,以“红、浓、陈、醇”的品质特点及独特的槟榔香味列为我国二十四名茶。六堡茶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后发展到广西20余个县,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1500多年前。六堡茶制作多以广西种植的茶叶为原材料,一般采用一芽二三叶,其工序包括晾青、杀青、揉捻、沤堆、初蒸、发酵、复蒸、加压、干燥、晾置、陈化等。其中,杀青指低温烘焙;揉捻指把茶叶整形为条状;沤堆、初蒸、复蒸则是形成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关键性工序,目的是通过湿热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变化,减掉苦涩味,使滋味变醇,消除青呛气,使叶色变为深黄褐青。这几道工序需反复2—3次,直至茶叶出现黏汁,发出特有的醇香,即为适度。加压即是将沤堆好的茶叶装篓压紧使其自然发酵;干燥工序包括松柴明火烘焙及晾置、陈化等。

揉捻

堆闷

六堡茶具有解暑养身的保健功效。为了便于存放,人们往往将六堡茶压制加工成圆柱形状。六堡茶越陈越佳,深受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人民的喜爱,成为我国茶叶中的“侨销茶之王”,被誉为“可喝的古董”。2008年1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黑茶制作技艺(六堡茶制作技艺)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存放

瑶族油茶习俗

俗称“打油茶”,是将油茶叶、生姜、大蒜等原材料,放入铁锅反复捶打后加入热水熬煮成的茶饮品的一种饮食方式,并贯穿于人生礼仪、社会交往活动中逐渐形成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茶习俗。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为核心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灌阳县及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湖南省江永县等瑶族聚居区为辐射区,并逐渐流布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柳州市、南宁市等城市。据隋朝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建置茶城的历史推断,当时该地已经有茶叶种植和贸易,当地人应该已经懂得饮茶,并长期保持这一习俗。

打油茶

办喜事唱敬茶歌

恭城瑶族油茶用料及制作特别讲究,首先选用上好的本地茶叶,以谷雨前后采摘制作的茶叶为佳。其次茶具均为特制,一是使用专门茶锅,这种锅用生铁铸成,带嘴,形如瓢状。二是选用一把像“7”字形的油茶槌,三是用竹篾编织滤渣的茶叶隔。制作油茶时,先用少许开水将茶叶浸泡5~10分钟,以减少烟火味及苦涩味,然后在茶锅内放少许猪油烧热,放入姜、蒜及泡好的茶叶稍炒,随即将其捶茸,捶好后加水烧开熬至出味,放入精盐调味,用茶叶隔把茶水分别滤入碗中即成,制好的恭城油茶,色泽金黄、茶味浓郁、咸淡适中。食用时根据个人喜好选放葱花、香菜、炒米、麻蛋果、酥花生、排散等配料。

瑶族老人打油茶

瑶族青年结婚开茶习俗

长期传承过程中,恭城瑶族油茶逐渐成为瑶族社交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人生礼仪的重要环节,招待贵客的最高礼节,在婚丧嫁娶、婴儿满月、老人过寿等重要人生礼仪、重大节庆及待客的民俗中形成的特定的茶礼、茶俗、茶规。恭城油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根据南岭山地潮湿、山区多雾瘴,寒热无常的气候而形成的饮食习惯,是瑶族适应岭南山区环境的经验总结,具有广泛的大众实践性。2008年1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油茶制作技艺(恭城油茶)列入第二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瑶族油茶习俗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记者廖汨 刘畅 通讯员 才巍)

瑶族青年结婚敬油茶习俗

油茶节活动

来源:广西六堡茶网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