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珍”叫好又叫座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贵州“山珍”叫好又叫座

凤冈县永田露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其鹏的7月实在忙碌,既要组织茶叶加工生产,还要不时招待前来选购茶叶的成渝客商。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茶厂每年销往成渝地区3万多公斤茶叶,能带来近300万元的综合利润。

另一边,贵州国科锌硒科技有限公司正依托凤冈县30多万亩欧标茶园,精制成高附加值的锌硒口服液、锌硒颗粒剂、锌硒矿泉水等产品,打造“凤冈锌硒”知名品牌。

凤冈县永安镇茶农正在采茶

凤冈山水孕育出的锌硒有机茶叶是“生态绿色牌”贵州食品的一个缩影。从田间地头走向生产车间,“走俏”消费市场的贵州绿色食品不一而足。

2019年底,贵州省委发出“大力推进特色食品工业发展,努力把贵州省打造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行动令。今年以来,贵州紧扣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红利,结合全省工业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

抢抓机遇,全省各地因地制宜求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产品为核心,坚持加工带动,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培育发展动能化比较优势为发展胜势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塑造了贵州独特的比较优势,也赋予了贵州发展绿色食品工业的信心和底气。

夏日炎炎,位于遵义新蒲新区的中国辣椒城交易区热火朝天。一个满是香辣气息的角落里,辣椒经纪人李国均正忙着将早上从绥阳县农户家里买来的4万斤艳江红干辣椒卸货。过一会儿,这批货将全部打包发往成都和重庆。

工人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中国辣椒城将辣椒装袋(2021年8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作为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干辣椒集散地之一,中国辣椒城去年的干辣椒交易量总计28万吨,交易额约53亿元,带动二级市场干辣椒交易量总计超过55万吨,交易额约90亿元。

“辣椒是遵义的优势产业,更是我们优质生活的来源,对这个产业我有十足信心。”像李国均一样的经纪人,中国辣椒城里有3000余名,他们看中的正是贵州高品质辣椒带来的高收益。

在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发酵车间内,上万个老坛罐整齐排列。田间地头中的优质辣椒、西红柿历经“时间洗礼”,将在老坛罐内转化为畅销市场的红酸汤。

明洋食品董事长田其明有20余年从业经验。谈及产业“身价”倍增秘诀,他认为,“要保持‘这锅汤’回味无穷,要创新用‘一条链’连接起四方。”目前,明洋食品旗下的“玉梦”牌酸汤系列产品销售网络已经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

麻江县明洋食品有限公司玉梦酸汤酿造车间。麻江明洋食品供图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而今,这份比较优势正朝着发展胜势快速转换。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和专班领衔推进下,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各项工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辣椒产生的带动效应还在更多地方上演。从走出国门的老干妈,到数以万计的辣椒加工厂,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辣椒制品第一大省,生产9大系列70多种产品,其中油辣椒制品占国内市场7成份额。

看准酸汤产业的企业岂止明洋食品一家。据统计,全省古法酿制酸汤企业已发展到百余家,亮欢寨、侗嘎佬、苗阿哥等一批酸汤企业不仅在贵州本地声名鹊起,更陆续“登陆”长沙、杭州、重庆、武汉、北京等地。

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增长力量,化比较优势为发展胜势,贵州绿色食品工业千帆竞发势如虹。

开拓发展空间“两核、三带、六区”格局初显

产业集群发展既是区域竞争的需要,也是产业竞争的必然选择。

去年6月,贵州省发布《贵州省“十四五”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为产业发展绘制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沿着“十四五”规划的蓝图,《贵州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循次而进。

从空间上看,贵州正聚焦全国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破题,布局“两核、三带、六区”,推进建设黔中、黔北食品精深加工核心区,布局黔东北部、西部、南部产地高效加工产业带,打造赤水、碧江、金沙、西秀、威宁和盘州生态特色食品加工集中区。

目标所指,在于构建一个能够实现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的产业空间。

遵义市形成了“东茶西酒(竹)、中辣北菇蔬”的集群和错位发展良好格局。茶叶、辣椒等优势特色产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茶叶去年出口量再创新高,占全省茶叶出口量的九成以上。

铜仁市聚焦抹茶产业,积极探索打造和推广“印江茶企抱团模式”“抹茶产运销一体化模式”。截至去年,全市投产茶园130余万亩,规模以上茶叶企业达49户,实现产值31亿元。

黔西南州打造了“兴仁薏仁米”“古方红糖”“哆吉栗”“普安红”等一批生态特色食品知名品牌。“哆吉栗”板栗系列产品产值去年达8700万元。

实践是最好的证明,产业发展不能靠“单打独斗”。绿色食品产业集聚发展如火如荼的背后,是“四新”“四化”驱动下,贵州全力以赴建设绿色食品工业基地的有力行动。

创新发展路径向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迈进

产业乘势而起,创新研发能力将成为食品工业下一个风口。

起自福建、寻味贵州,成功入驻安顺市西秀区的南山婆食品公司在酸汤领域实现了两个“创新”。一是首家创新了酸汤标准化数智酿造、数智制造,破解了品质不稳定等难题。二是成功研发酸汤粉(面)、“酸汤宴”预制餐等系列产品,极大拓展了酸汤品类和运用场景。

南山婆集团生产车间里机械设备正在清洗原材料。(受访者供图)

“通过复制推广标准化数智酿造、数智制造,贵州食品可以实现工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南山婆董事长包爱明认为,受消费升级和政策利好影响,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正迎来持续壮大升级的行业机遇,南山婆将在科研力度、项目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而在前不久举办的“多彩创新意·黔礼进万家”2022多彩贵州旅游商品大赛中,宏财集团刺力王2L原汁产品在960件参赛商品中突出重围,喜获金奖。

金奖背后,是宏财集团以科技攻关和科技创新引领刺梨产业的升级蝶变。牵头旗下盘州刺梨产研中心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建成9条刺梨生产线,年产能达20万吨。为做好刺梨的深加工、精加工,与多家高校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研发刺梨系列产品50余项,申请专利93项、商标904项、申请版权40件。

过去,盘州市万千农户依靠刺梨种植脱贫增收。如今,推进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盘州刺梨产业成为推动六盘水市绿色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放眼当下,贵州积极创新发展路径,绿色农产品向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迈进,推动“山珍”叫好又叫座。

(来源:贵州日报)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