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制定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专家建言,制定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

云南是茶树的起源和多样性中心、种质资源宝库,也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种质类种最丰富的省份,素有“古茶树王国”之称。古茶树巨大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景观价值、生态价值、科研价值的开发利用,对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实施乡村振兴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但近年来,随着古树茶销售价格日益攀升,古茶树(园)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古茶树及其生境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已严重危及到古茶树的生存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何青元提出,目前云南省的古茶树保护亟待顶层设计,特别有必要制定强有力的保护条例。

何青元提出,普洱茶是云南茶产业中的一大支柱。由于厂家、商家的炒作,毫无根据地宣称“野茶”好于“家茶”,用“野”字来吸引消费者或者给自己的品牌作秀,如野茶饼、野生普洱、古树普洱等,“千年老枞普洱茶”更是表白“产品采自……千年老枞树茶叶”;有的故弄玄虚,如滇西某县有一厂家将产于高黎贡山同一地的普洱茶冠以乔木王大树古茶、乔木王老树茶、乔木王古树茶、乔木王生态茶、乔木王野生茶等等。凡此种种,导致数百年生存下来的野生茶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浩劫。

由于野生茶树多数无主,有些群众见财忘义,见树就砍,见叶就采,甚而说“砍一杈发几杈,不砍不发,砍矮了便于采摘”,如镇源县五一村芹菜塘、双江勐库镇大雪山原始林中成片野生茶林被砍倒采叶、勐海巴达贺松大黑山原始深林中成片野生茶树被砍倒采叶;澜沧发展河乡大黑山森林野生茶由于地处两乡交界,村民乱砍乱伐,争采茶叶;马关古林箐乡大转拐村将一株二人围的大茶树砍枝采叶,2007年卖叶收入4000元。栽培型古茶树虽有主,但有些群众听从老板的“有机茶”理念,从不对茶树进行营养补给,如景谷县秧塔自然村古茶园部分古茶树春、夏、秋茶基本不留叶采摘或极少留叶,冬季很少深耕,从不对茶树进行营养补给;勐海县老班章茶树王,2018年春茶0.87kg卖了68.00万元,但古茶树较为衰弱,加之古茶树无营养补给。这种现象几乎在各地都可看到。

何青元认为,营养供给缺乏,生物多样性失衡也是目前古茶树面临的问题之一,茶树是以采摘嫩芽叶为主要目的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要使茶树新梢不断的萌发与生长,必须在其年生长周期内合理施肥。由于这些古茶树都生长在偏远山区,从未进行过人工施肥或是跟随市场所谓的“有机茶”,加之村规民约,致使负责古茶树管护的茶农不敢对其进行营养补给,茶树生长土壤中的N、P、K等元素含量偏低,不能完全满足自身营养供给需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茶树的健壮生长甚至衰亡。

一些茶产区存在保护意识较差,无人管护或抢救濒危古茶树的情况。例如江城勐烈乡桥头村野生大茶树遭人任意砍伤;腾冲县高黎贡山一株高17.0m基部干径1.38m的大茶树根颈处已腐朽;保山市潞江乡德昂寨一株高17.6m,干径l.08m的老茶树根颈处出现空洞,已濒临死亡;千家寨2号大茶树就是因为小蠢虫为害无人防治而死亡的;景东县高14.8m的灵官庙大茶树生长于地坎边,长期根颈裸露,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巴达大茶树树干中空,但枝干韧皮部和木质部能正常承担水分、养分的输送,由于支撑力弱(主要靠主干支撑),未在茶树四周用固定支架支撑,终于2012年9月27日倒伏,倒伏后茶树由于有大量的新根系提供足够的水分,翌年春季大茶树仍然正常存活,后经专家的现场认证,一致认定该古茶树无法挽救,责成企业投入上百万元把古茶树移到公司,并建好古茶安置场所,倘若这一企业花费几万元或是几十万元来管护这一倒伏古茶树,这一古茶树目前一定还屹立于原有地点。

在一些茶产区,古茶树缺乏科学保护,原有生育环境遭到破坏,何青元举例凤庆县大寺乡羊山凹村的古茶树,该古茶树生长于斜坡上,由于数年来,在雨水、风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古茶树大部分根裸露于地表,为了确保茶树根系土壤不被雨水冲刷、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矿物营养元素,当地政府要求村民在树的下方垒起石块、筑起台面,将原有裸露于地表的根系用土填满。但其裸露于地表数年的树根根部表皮难以适应高湿的环境、部分气孔受到堵塞,加之在土壤微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原有地表根系腐烂,最终致使古茶树于2012年7月死亡。

何青元还提出,有些地方古茶树原生境保护意识淡薄,甚至出现将大茶树当“摇钱树”,不恰当的作为旅游点来开发的情况,如勐海将树龄800年树高8.8 m、干径1.38m的南糯山大茶树作为旅游景点,因原生境遭到破坏,再加游人攀折和不适当的维护,终于“魂断”于1994年;树高25.6m,干径90cm号称2700年的千家寨1号大茶树经报道后,前往参观的人不断,树干上钉上了木牌,将公路修到林边,并在大茶树周围建房、修水泥坎,破坏了原始的生态环境,方便了外来生物的侵袭,茶树长势趋向衰弱,枝叶稀疏,有衰亡之虞;巴达大茶树更是成了旅游热点,每年参观考察者不断,在大茶树咫尺处修亭盖屋,旅游者随意生火烧烤,簧火会随时殃及大茶树。而一些地区还存在挖掘古茶树销售牟利的情况,由于古茶树移栽成活率很低,多数在待卖期或栽种后死亡。

颁布的各种政策难以落实也是古茶树保护面临的一大压力,古茶树的保护历来受到国家的重视,各级政府或部门都制定了的相应的法规和条例。早在1992年林业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保护珍贵树种的通知》中已将“野茶树”列为二级保护树种。2005年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规定的通知”,要求各市、县政府根据个别情况制定具体条例。

普洱市政府在2006~2007年在全市进行资源普查,确定51株野生大茶树和20个野生茶树分布区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西双版纳州政府于2007年发布“关于加强古茶树资源保护的意见”,全州9个片和20多株古茶树确定为保护重点,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古茶树保护条例实施办法》。临沧市政府于2006年发布了“关于古茶树的保护管理办法”,2009年《云南省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条例》、《云南省双江拉枯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古茶树保护管理条例》,2016年出台《临沧市古茶树保护条例》;文山州和红河州根据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的部署,确定全州重点保护对象;澜沧县人大常委会制定了《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古茶和野生古茶保护条例》;镇沅县设立“野生茶树保护基金委员会”;昌宁县对莽水镇黄家寨村列入保护的大茶树编号挂牌登记注册。而立法仅在州市、县一级,立法保护的层次低、规定笼统、立法保护的对象不明确、立法并未形成统一明确的古茶树定义,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造成现有多种古茶树统计数据的较为混乱的现状,使古茶树的保护效果不尽如人意。

如何切实做好云南古茶树的保护工作?何青元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完善法规体系,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立法,建立省级层面古茶树保护条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古茶树资源保护地方法规,建立省级层面古茶树保护条例,推动州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出台。省级层面应争取将全省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纳入省人大立法计划,各州市在当地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的指导下,制定或完善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技术规程,形成以国家法律为主体、地方法规和部门规章配套的法规体系,做到依法依规开展古茶树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

(来源:七彩云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