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一个名称的历史轨迹/关于"茶艺"之一/我们开了一个"万人大会"(2)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艺:一个名称的历史轨迹/关于"茶艺"之一/我们开了一个"万人大会"(2)

 

11月12日,"悦读茶书会"公众号发布文章:《我们开了一个"万人大会":建设,还是需要加強建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从13日起,围绕"茶艺"、"茶艺师"、"茶艺表演"、"茶艺培训"四方面的讨论,我们发表系列文章。关于"茶艺"的五篇,依次是:1、茶艺:一个名称的历史轨迹;2、真相:"茶艺"一词首见于1940年的内地,而非台湾地区;3、"家庭茶艺的重心:喝好一杯茶";4、茶艺分类的依据,如何分类?5、茶艺:本原的回归。为了便于大家检索这些文章,特予编序。

"茶"和"艺"分别作为两个独立的字,意义非常明确。但是,"茶"和"艺"是如何组合成一个词的呢?经历过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起码在唐代,"艺"字就与"茶"发生联姻。陆羽《茶经·一之源》载:"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茶"与"艺"同时出现的情况。这里的"艺",是指种植而言。

 

 

宋代之际,"艺"与烹茶、饮茶联系在一起。陶谷《茗荈录·乳妖》载:吴僧文了善烹茶,高保勉"延置紫云庵,日试其艺"。陈师道撰《茶经·序》,有"茶之为艺"说。这两处的"艺",均为"烹茶"、"饮茶"之意,可以说开启了后世称品饮程式为"茶艺"的先河。

 

 

在这之后,"艺茶"之说,频频出现:

 

明代,钱椿年编、顾元庆删校的《茶谱》,就有"艺茶"条:"艺茶欲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釆,阳崖阴林,紫者为上,绿者次之。"

 

 

清乾隆三十九(公元1774年),任果、檀萃编《番禺县志》记叙"河南茶"时道:"谓茶产珠江之南,故名。其北土沃而人勤,多艺茶。"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范瑞昂著《粤中见闻》记:"珠江之南有三十三村,土沃人勤,多业艺茶。"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李福泰、史澄编《番禺县志》曰:"有河南茶,珠江南岸三十三村,多艺茶。有家园茶,蓼涌南村市头等处,亦多艺茶。"这里的"艺",又为种植。

 

 

综上所述,在古人的心目当中,"艺"字和"茶"字相连时,可以做多种解释,只是根据个人的性之所至而用,行文内容不同而异。

 

1940年,"现代十大茶人"之一的胡浩川先生为《中外茶业艺文志》(傅宏镇辑)一书作序时,首次使用了"茶艺"一词,乃指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品评在内的各种茶之艺。

 

 

以上所说,并非新见。余悦研究员著《中国茶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余悦主编《中华茶艺(上)·茶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年),均有详细阐述。

 

 

"茶艺"一词,为什么说是1940年内地出现,而非首先出现在台湾地区?明天详解,敬请阅读!

 

 

我们开了一个“万人大会”:建设,还是继续加强建设!

直播分为两段,了解要看全程!/"中国茶艺现状与未来论坛"资讯汇总。

12年前的记忆不能忘!/重发《茶村荷池赋》纪念陈文华先生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