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彰显勐海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以及迷人的山水人文风情,勐海县茶业协会与勐海县作家协会联手协作,在勐海县茶业协会微信公众号开辟《勐海味》文学专栏,推送以勐海茶勐海味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为《勐海味》杂志的创建筹备筛选优秀稿件,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搭建展示平台, 为打造“中国普洱茶第一县”金字招牌助力,为勐海茶产业、茶文化发展服务。
《勐海味》杂志征稿(文学专版2
茶情
文/王梅
临近冬末
天空飘起一场淅沥的细雨
茶园里的茶树摇曳着树梢
欢欣却有几份争先恐后的势头
努力吸纳着这份天降的滋润
树梢上的嫩叶舒缓着身姿
一片一片慢慢的伸长着
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眺望着远方
在冬日阳光的衬托下
显得格外娇美而诱人
暖阳下
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
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
摘下一片片嫩芽放入竹背篓里
茶山里飘荡着姑娘们的欢声笑语
从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青、蒸压
形成完整的茶品
每一片茶叶上雕刻上泥土与岁月的芬芳
只为带给你一丝清悠与美好时光
可谓是经过了千锤百炼
你听那片茶入杯的声音
听得到大自然看得到人生百味
那片茶它蕴含着风雨阳光和茶的清香
在杯中竞相浮起又翩翩沉落
让人感到心平气和、心旷神怡
清风微微吹过
荡漾起一片婆娑
淡淡的茶香飘扬在风里
清悠的铃声和奔波的马蹄声
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深谷的宁静
作者简介
王梅,女,哈尼族,高级农艺师,云南西双版纳勐海人,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勐海县作家协会秘书长,喜欢用平淡朴实的文字和照片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
《醉千秋》(外一首)
文 /王丹
渌波春草共香馥
醍醐凝香蕴晶星
伊人影绰浅笑兮
红尘大叶醉千秋
《不羡仙》
火舞水沸游仙草
妙缘听雨不言归
论道乾坤谁笑傲
作者简介 王丹,哈尼族,出生于中国普洱茶第一县勐海,爱好文学艺术,业余时喜欢烹一壶茶,聚三两志趣相投的挚友,在茶香中听壶寻味,穿梭字里行间体悟百态人生。现为勐海县作家协会理事!
今恋凡尘不羡仙
爱尼人与茶
文/门图
每个地方、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值得自豪与骄傲的物产,西双版纳爱尼山区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爱尼人值得自豪与骄傲的物产很多、很多,然而,茶叶,才是爱尼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
爱尼人是世界上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勇敢的爱尼猎人在山上捕获了一只凶猛的山豹。晚上,猎人把山豹剥皮煮肉置办酒席招待亲朋好友。席间,大家尽兴唱起歌跳起舞直到深夜,纯朴憨厚的主人见大家口干舌燥,便在屋外架柴生火、支锅烧水,让众人解渴。当锅中的水即将沸腾时,突然一阵狂风大作,屋外树叶纷纷掉落,一些落叶随风飘进锅中,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舀起水就喝,一喝便觉得这水微苦中略带涩,还有回甘味,比平时的好喝。这以后村里人常摘那树叶泡水喝,再后来,又采下树上的果子播种到山上,成批成批地发展,还给这种植物取名叫“老拨”(爱尼语茶叶)。
传说不一定可靠,也无须追究。有趣的是,在巴达贺松爱尼寨山林中,发现了一株大茶树,经专家确定此树在世上存活了1700多岁,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野生茶树。在爱尼人聚居的南糯山也有一棵大茶树,当地人传说此茶树为爱尼先祖沙威所栽,故名“沙威拨玛”(沙威大茶树),经专家鉴定树龄为800多年。南糯山因其培育出800多年人工栽培型茶树王(沙威拨玛)和盛产优质普洱茶南糯白毫闻名于世。
作为最早种茶的民族之一,茶叶在爱尼人社会和经济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史书记载茶区人民“衣食仰给茶山。”宋代,以南糯山为主产区的勐海茶叶开始运往普洱进行茶马贸易交换;元代,勐海茶叶成为集市贸易上以物易物的主要商品;明代,茶业进一步发展;清朝,包括勐海在内的西双版纳普洱茶生产出现过“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的空前盛况,茶叶成为“滇之所以为产而资利赖者”,成为“大钱粮。”
民国时期,中茶公司、云南省政府分别在佛海、南糯山创办茶叶实验厂和茶厂,改良茶树品种,推广机械制茶,茶产业再度辉煌。
爱尼人不仅种茶、制茶历史悠久,饮茶文化也颇具特色,至今还保留着爱尼土锅茶、蒸茶、烤茶、竹筒香茶等饮茶习俗,为勐海茶勐海味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门图,西双版纳本土哈尼族作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坚持利用业余从事新闻和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央、省、州各级报刊发表新闻、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文学、民族文化等文章3000余篇,出版文化、文学专著8部。现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西双版州文联委员、西双版纳州作协理事、勐海县文联副主席、勐海县作家协会主席、勐海县哈尼族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