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夷山市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等涉茶部门已全面启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监管管理和市场引导工作,凡因虚假炒作价格、过度包装、滥用恶俗花名、逃税漏税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将予以曝光,并纳入企业信用信息不良记录,在金融贷款、品牌建设、项目扶持等方面不予支持。
记者了解到,三天前,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出落款时间为12月19日的《致全市茶企茶农的第二封公开信》中,要求全市茶企茶农共同反对“价格虚高”、反对“过度包装”、反对“恶俗花名”。
这封不到700字的公开信提出,武夷山因茶致富、因茶闻名,茶产业是我市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富民产业。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武夷山“天价茶”“恶俗花名”等乱象问题已严重影响到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落实好武夷山市委、市政府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实现“11363”发展目标,请全市茶企茶农在产业发展中勇于担当、贡献力量。
一是反对价格虚高。坚决抵制虚标和哄抬武夷茶的市场价格行为,做到诚实守信、明码标价、依法经营。对每500克定价超过10万元的,主动向市场监管局和税务局报备,照章纳税。对价格过高的“非卖品”“品鉴茶”上市销售开展自查工作,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
二是反对过度包装。坚决摈弃过度包装、噱头炒作等行为,不炒作山场茶、大师茶,严格按照标准,统一规范武夷岩茶产品包装、标贴标识,共同维护良好的茶叶市场秩序。
三是反对恶俗花名。坚决抵制庸俗化、媚俗化、恶俗化茶品名称,共同使用好、维护好 “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等武夷茶品牌,积极构建健康良好的茶叶消费风气,提升武夷茶品牌的信誉度、美誉度。
公开信强调,武夷山市市场监管局、税务局、茶产业发展中心等涉茶部门已全面启动茶叶监管和引导,对凡因虚假炒作价格、过度包装、滥用恶俗花名、逃税漏税等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将予以曝光并纳入企业信用信息不良记录,在金融贷款、品牌建设、项目扶持等方面不予支持。
刘国英:公开信积极引导行业守法经营、诚信经营
公开信发出的时间恰逢元旦春节茶叶传统消费的“两节”销售旺季,对于是否会影响到武夷茶的旺销行情,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刘国英会长表示影响不大,此举是得到绝大多数的茶农茶企支持的。
实际上他们在今年夏天早些时候,就给全市茶农和茶企发过第一封公开信,这封公开信是纸质的,是直接发到茶农和茶企手中,主旨是要求保护生态环境、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等。
第二封公开信相比较规定得更细,也更严厉,所以采用同业公会的公众号网络发送。这样全社会都能看到,效果可能更直观。同业公会的企业大多数是支持的。毕竟天价茶只是少数,武夷山大部分茶企的价格体系是规范的,个别并不代表主流。
据介绍,这几年武夷岩茶比较火之后,“比价格而不是比质量”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导致一些消费者认为“武夷岩茶很贵”,而这其实和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
武夷山茶业发展路径首先是要做强再做大,而不是为了做大忽略质量,整份共同的核心还是倡导大家诚信经营,共同促进武夷山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发出了这份公开信。
就第二封公开信中提出的问题,刘国英向海峡网做出了解读:
“10万元”限价如何判定?
这个是我们根据对武夷岩茶的原料、制作、产量、包装、利润率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得出的一个“比较靠谱的市场价”,而超过十万元,特别是几十万元的武夷岩茶是明显偏离了茶叶的价值。当然,这个界定也不是完全绝对的,只要合规经营、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也可以。
对“非卖品”、“品鉴茶”的自查是出于什么考虑?
这个其实超出了我们的管辖范围,因为只要不以此名义变相兜售或避税,那就属于市场行为。特别是在一些茶馆里流通的“非卖品”、“品鉴茶”它们的价值计算还需要考虑服务、体验等因素。
不炒作“山场”、“大师”是否会误伤一些茶企?
这主要是要规范企业宣传,如果企业能拿出可靠的证据证明茶叶原料来自哪个山场,出自哪位大师,那么这种宣传是可以的。但目前存在一些品牌凭空捏造山场或者“没有大师证”却冒名大师等虚假宣传,就属于要打击、规范的行为。
提倡使用“武夷山大红袍”、“正山小种”等公共品牌
目前很多茶农茶企弱化了这些公共品牌,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特立独行的花名。茶叶本身是很高雅的,恶俗的花名会影响武夷茶的形象,所以我们希望大家按照规定更多的使用公共品牌,合力做强武夷茶品牌。另外,我们也希望大家如实标注茶叶种类,市场上有些产品不标注茶叶的具体种类,这也会误导消费者。
公开信的发出也是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立足武夷山茶产业发展提升的“助推器”。武夷山市政府近年来制定了“11363”发展目标,要在2022年实现全市规模以上茶叶企业100家,产值100亿元,产值1亿元以上茶叶企业30多家,产值5亿元以上茶叶企业6家,茶产业税3亿元。
注:内容来源海峡网,记者洪伟,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