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沈华彬 让德红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种茶明星村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第一书记沈华彬 让德红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种茶明星村

  “公路硬化到家门口后,商贩的汽车可以开到家门口,出售茶叶、生猪、土鸡土鸭等土特产就非常就方便了。”10月10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德红村二组村民易建国,谈起公路修好后的好处时,喜悦之情难也言表。

  纳溪区护国镇德红村幅员面积14.8平方公里,辖15个社,有685户2436人,2014年6月被确定为省级脱贫村。2019年,纳溪区交通局干部沈华彬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制定“党建引领、产业脱贫”工作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愈发完善、产业发展如火如荼,昔日贫瘠的“空壳村”,蝶变为民富村强乡村美的产业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6500元。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齐攻坚

  “村民们希望村两委及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村民共同致富;部分脱贫户想发展产业,但缺乏资金和技术……”2019年4月,沈华彬到护国镇德红村任职“第一书记”后,利用两个月的休息时间,走访全村所有村民和脱贫户后,得出以上结论。  

  德红村第一书记沈华彬指导村民移栽茶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沈华彬牵头建立完善“1234”党建促脱贫工作模式,抓好支部班子任期承诺、党员先锋承诺,制定《驻村工作队党建扶贫工作方案》《德红村村社干部管理制度》等制度,强化村“两委”班子建设,筑牢了村级阵地堡垒。 

  工人在车间里加工大宗茶

  沈华彬整合道德讲堂、农民夜校、广场电影等活动载体,利用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积极宣传党委政府的政策、精准扶贫惠民政策、回乡创业就业政策,普及致富技能、弘扬红色文化、传播文明新风、树立新人新风、促进社会和谐,凝聚本村众智众力。

  同时,沈华彬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建立完善党建文化长廊,让村民们在通俗易懂的漫画中受到教育,达到扶贫先扶智的效果。“我以前认为,穷点怕什么,反正有政策托底;自从看了文化长廊之后,让我意识到,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发家致富,才对得起党和政府。现如今,我依靠种植茶叶和务工收入,每年入账4万多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谈及文化长廊的好处 ,脱贫户曾祥方如数家珍。

  一系列举措付诸实施,德红村村两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党建工作很关键,具有引领作用,只有党建工作做好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脱贫攻坚就不是难事。”沈华彬说。

  心系群众 实事办在心坎上

  “公路未修通之前,我家的竹片分钱不值,自从公路修到家门口后,仅竹片一项每年就增收几千元钱。”德红村十组村民肖克友说,通组公路建好后给他们带来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德红村属于偏远岩区,还有部分通组公路没有硬化,不同程度地影响村民们增收。要想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就得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从根本上改变贫穷的病根。”沈华彬说,由于道路不通,不仅影响村民出行需求,还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为了解决基础设施这个“瓶颈”问题,沈华彬多次召开村委会、村社干部会、村民大会,确定德红村道路发展规划,多次向上级相关部门申请汇报。两年间,随着道路硬化、山坪塘建设、茶叶种植等项目十余个逐步实施,村民的生产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销售农特产品更方便了,上街购物时穿皮鞋也不会粘泥巴了,腿脚不便的老人也可以出门走动了……”现如今,村民们行走在村组水泥路上,喜笑颜开,脸上写满幸福感。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来,德红村安装自来水管网5.6公里,解决了350余户群众喝水难问题;整村实施了农网改造,解决全村群众用电难问题;修建水泥路30余公里、通组入户便民路7.1公里,开通农村公交线1条;建设116万立方米蓄水量的水库1个,建有集中供水站1个、蓄水池8口、山坪塘29口,排灌渠系4.5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打通了制约村民发展的“肠梗阻”后,村民们建成家庭农场8余家,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