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视野,国际化的福鼎白茶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福鼎视野,国际化的福鼎白茶

  福鼎是白茶的故乡,早在百年以前,福鼎白茶就远销海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是中外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今天的节目,我们就来聊一聊福鼎白茶过去的那些事。这次为大家请到演播室的是福建省民俗协会会员、原福鼎市文化馆馆长、福鼎著名民俗文化学者马树霞老师。

  故事要从点头妈祖宫里的三幅壁画说起。这三幅壁画描绘独特的与茶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在前厅藻井中就出现两幅人物的图形,凸额、高鼻,头戴中筒礼帽,身着白色排扣衣,手拿文明杖,这是典型的“洋人”图形,作者为了突出洋人,还在手背画了密密的细毛,甚至画面的落款还仿造洋文写法。

  另一幅,人物高鼻,脸上长着络腮胡子,身着黑色长袍。前厅中间藻井下方,十分明显的位置上,彩绘着一艘航行中的西洋轮船,这种船当年有个名字叫“火轮船”。在19世纪中叶这种船大量来到中国,这就说明“火轮船”也到过点头,运什么呢?运福鼎白茶,特别是英国,英国女皇对白茶情有独钟。  

  清朝时福鼎就有英国、荷兰、日本等国的茶叶代办处,当茶叶收购达到一定数量,就由本国的船只运走。这个茶叶代办处就设置在位于桐山南门下街尾宁泰境的凉坪下内。旧时这里有个凉坪茶亭,茶亭建于巷的中间,也称骑亭,亭中可以吃茶、卖酒、谈天、纳凉,有时还有民间艺人在此说唱,表演曲艺。

  茶亭正面有间祖传制“失力丸”的小店闻名闽浙边界,过去平阳、泰顺、柘荣、福安、霞浦等地许多人都来这里买“失力丸”。当年茶亭旁边还有2间店铺卖洋货,有洋烟、洋油、洋烛等,这些洋货都来自洋行里。  

  洋行里位于凉坪下35号,一进合院式,面阔15米,进深37.6米,面积564平方米,由大门、前天井、门厅、中天井、正厅、后天井和后门组成。大门宽1.5米,正面门额书“奎光拱照”、背面门额书“孔孟芳邻”,正厅面阔3间4.6米,进深7柱11.1米。该屋为南门施家所建,清代租给英国、荷兰、日本三国商人,作为福鼎茶叶代办处,并兼收烟叶。当年福鼎大宗出口农产品为茶、烟,俗称采茶、捆烟,群众称此处为洋行里。  

  当年,这里洋人的交通工具是骑马,养有3-5匹马,他们经常骑马到点头镇、白琳镇等茶乡收购茶叶,而洋人养的马日常多在巷中行走,这条巷就有很多马屎,群众称“马屎巷”。

  马屎巷全长约两三百米,以洋行里为中心,洋行里北侧一百多米,通到南门大街。南侧一百多米通到宁泰门大街。以前这里有个石牌坊,称宁泰门,石牌坊在1958年的时候被拆,牌坊前面的4只石狮子,现在搬到了洋中巷,快到大街处至今仍有一块宁泰境石碑和宁泰井。宁泰境碑,青石构,宽0.4米,出露地面高0.4米,厚0.09米,方形。石碑前为宁泰井,水井由四块青石拼接而成,方形,边长1.4米。  

  想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不妨到马屎巷中走一走,住在那里的老人家们还会分享更多有趣的内容。如今,越来越多的福鼎茶企通过自营出口、代理出口、电子商务等途径在国际白茶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扶持之下,福鼎白茶的身影在国内也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真正实现了“墙内开花墙内外都香”的景象。

  (来源:幸福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