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脱贫困》看闽东茶业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从《摆脱贫困》看闽东茶业


《摆脱贫困》全书共29篇,12万字,本书中有八篇12处说到茶叶,从中可见茶在闽东山区的重要性。

《弱鸟如何先飞》之《怎样丰满羽翼》一章中两处说到茶叶:“在农业上,‘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稳住粮食,山海田一起抓,发展乡镇企业,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吃山’,要抓好林、茶、果。闽东是多山地区,发展茶业是提升经济的重要途径。蘑菇、茶叶都是城郊农民脱贫的重要项目,各县有关部门要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科技服务。要发展好茶业需要科技,农民摆脱贫困需要科技。


《把握新的机遇》提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制定本地区的发展战略总体还是以发展农业为主,充分开发山海资源,先把农业这个基础培养起来,发挥好乡镇企业和林、茶、果以及水产品生产三个方面的优势,使广大农民通过发展现代农业脱贫致富,进行基本的积累,稳步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生产体系。”茶叶是闽东地区的优势产品,发展农业离不开茶。


《闽东的振兴在于“林”》一篇中两处说到茶叶:“今年全区重点抓的‘五大基地’(用材林基地、油料林基地、名特优商品基地、毛竹基地和茶叶基地)和两条线(沿海防护林体系和以福温公路线为主的公路沿线的造林绿化)的建设结合起来,作为年终有关县市和乡镇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战略性提出发展茶叶基地,为闽东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保障。“在产业结构上,实行‘林、茶、果、药’结合”。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气候、不同气候种植适合的产品。


《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一篇中两处讲到茶叶。“比如办好庭院式经济,按户创建小果园、小茶园、小山村、小池塘,大力发展乡村企业等。”“我走了几个地方,像巴地、崇儒等地都是靠蘑菇、食用菌、生猪、茶叶等项目发展起来的。”闽东是畲族聚居地,畲族群众早就种植茶叶,茶叶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支柱。


《困境的突破》说到:“一些乡镇企业对茶、果、竹以及海珍品等山海资源进行加工开发,生产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茶叶既是第一产业,又是第二产业,对茶叶进行开发加工,在20多年后的今天,就有福鼎白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红茶,天山绿茶、寿宁高山乌龙等多品种的茶类。


《发挥人大作用,把闽东的事业推向前进》讲到:“1990年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我区不稳定因素还相当突出,热点问题还很多,如库区移民、民间标会、地下宗教活动、企业停产停工以及虾、蘑菇、茶叶等支柱产品价格下跌等。”习近平明确指出,茶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民生。


在《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一篇中说到:“拿山地来说,就有林、茶、果、牧多层次的利用问题。”闽东多山地,应充分利用不同山区的特点开展不同的产业,以达到效用最大化。


《扶贫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一章中,三次讲到关于茶叶生产。“山区要重点发展林、果、茶和饲养业。”“对那些基础较差,刚开始搞开放性生产的乡村,每个乡(镇)起码也要有200亩林、100亩茶和50亩果。每个村要有100亩林,50亩茶、果。”“对集体办的林、茶、果场或其他厂、场,凡承包合同不明确、不完善,或承包基数过低的,要依照经济合同法予以完善。”集体经济发展、村财收入需要发展茶叶,正是当时的政策,使得今天许多村经济收入靠出租茶园所得。


一直以来我国的茶叶是二类物资,茶叶按计划生产经营,1984年茶叶市场才完全放开。习近平的敏锐目光盯住闽东茶叶以及茶业的发展,也正因为他重视,才会多次讲到茶叶,才会有闽东今天茶业的稳步发展。



文:白杨  整理: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