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冈茶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凤冈茶

春到水城品茶鲜

风过凤冈带茶香

 

茶,一抹淡淡的绿色,美好如你所有。

 

“中国凉都·生态水城”,腊八节当天,水城春茶已经惊艳上市,一个“早”字,让六盘水的“早春茶”独步天下,抢“鲜”登场。

 

“黔中乐土”凤冈,风过处,锌硒茶香,茶业和茶事萦绕秀美山川,诗意与远方相融,放佛听得见春茶吐芽的天籁之音。

 

踏着春天的步伐,我们与茶会友,以茶相邀。不管是早春茶,还是健康茶,黔中大地,处处茶香。贵州是全国茶叶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是全国茶叶质量最好的省份之一,“要喝没有污染的茶就到贵州来”。

 

近日,遵义记者站、六盘水记者站深入凤冈县与水城县集中采访,联合推出《春到水城品茶鲜 风过凤冈带茶香》主题策划报道,聚焦我省茶产业在基层一线生动实践,,共话创新与发展,共商现实与未来。

 

寻一场春意,煮一壶时光,喝着,喝着,“黔茶”的春天就来了。



凤冈茶:采着,采着,百姓就笑了

 

人在旅途,茶在旅途。

 

从茶园到茶杯,一片茶叶的旅程,诗意和远方,凤冈人的追梦。

 

“黔中乐土”凤冈,44万人的茶业和茶事,1883平方公里秀美山川,听得见春茶吐芽的天籁之音。

 

风过处,锌硒茶香。



一手卖茶一手“卖”游

 

三月的小雨,淅淅沥沥。

 

洒在茶园,洒在凤冈田坝村村民陈其鹏家“永田露茶业”里。

 

这些天,他忙着装修再建的茶叶加工厂,检试生产线,因为江苏、浙江、上海100多个合作伙伴的700余万元订单,都摆在办公桌上了。

 

再过十来天,采茶青、收茶青又是最当紧的事,自家的30亩茶园,还有流转土地种植的300亩茶园,需要百来号采茶工。

 

另一边的茶庄,他的媳妇朱云霞正指挥几个妇女收拾客房、厨房,盘算菜谱。“大批的游客就要来了。”她笑着说。



“茶园+茶厂+茶庄”的“一二三”微全产业链,成了陈其鹏一家小康路上快马加鞭的“三驾马车”,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

 

一片小小的茶叶,“生一接二连三”,串起农家的增收渠道,在田坝,不在少数。

 

往事如烟。

 

多年前的田坝,是凤冈出了的名干烧地,干旱,缺水,多为酸性黄土壤,不出烤烟、苞谷这样的庄稼,却喜欢生长茶叶。

 

20年前,凭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凤冈县提出“建设生态家园,开发绿色产业”,每年以两三万亩的速度“退耕还茶”。

 

退耕还茶,退出了荒坡荒山,还出了绿水青山,抱回了金山银山。

 

村总支副书记周朝伦告诉记者,田坝村从当年零星的几块茶园,扩张到今天的近3万亩,全村家家户户种茶,2300户人家1万余人,人均3亩茶。

 

如今,全村大大小小加工厂86家。

 

 

一片小小的茶叶,引来鸟语花香,田坝村的森林覆盖率从当年的40%提高到现在的85%。

 

文化搭台,茶旅一体,好戏连台。

 

如今的田坝AAAA景区,兴起乡村酒店、茶庄32家。今年大年初一,茶海索道、玻璃吊桥投入运营,单日接待游客达20万人。

 

在凤冈,像这样的村居有86个。或“茶园+茶厂+茶庄”,或“茶园+茶厂”,或“茶园+茶庄”,或“茶园+茶厂+茶庄+茶专卖店”,业态多元。

 

数据显示,2018年,凤冈拥有50万亩茶园,人均一亩茶,贵州第二大产茶县,茶叶产值45亿元,一二三产综合产值70亿元。


 

给世界一杯干净茶

 

北纬20度至30度出好茶,凤冈处于这个黄金纬度带。

    

这是风水宝地,但不稀奇。贵州这样的地方不少。

 

然而,上天赐给凤冈这块土地别样的厚礼——“生命火花”的锌元素,“抗癌之王”“长寿之星”的硒元素。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赞叹“锌硒同具、世界少有、中国唯一”。

 

“凤冈锌硒茶”,独一无二,成为通往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特别“通行证”。

 

这给凤冈茶产业几多深刻启示:要给世界一杯真正的“净茶”。

 

来到绥阳镇新冈村1300米海拨的茶寿山上,由近及远,2000亩茶山,林中茶,茶中林,茶林相间,行行复行行,碧浪连天。

 

 

“茶园里,栽有桂花,更有杀虫的光皮桦树和木姜子树。”苏贵茶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游鑫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红茶等产品出口欧盟国家,每一次的产品检测极为苛严,400余项,一样都不能少,稍有不慎几百万元就会打“水漂”。

 

在公司茶园的进口处,有一口清水池,采茶工必须先“净手”,方能带着特制的环保竹篓采茶。管理这片茶园的“土长”庹升会说,茶行间必须通风,剪下的茶树枝要清理干净,以免滋生细菌,这样长出的茶叶才能“干净”。

 

 

“不施有害农药,不施化肥,禁用除草剂。”游鑫说,茶园里安装视频摄像机“天眼”和太阳能灯杀虫、黄板粘虫、人工除草等物理措施,从茶园到加工到运输到茶杯的全过程,一尘不染。

 

如此严格的生产过程,见证了凤冈茶叶的安全理念。

 

3月8日,一场县四家班子和机关、镇乡、茶企、茶农自上而下参加的做有机茶、良心茶、健康茶的“凤冈宣言”,再次宣誓凤冈人的决心。

 

 

幸福小康在茶尖上舞蹈

 

站在仙人岭俯瞰,偌大的丘间平坝上,蜿蜒的水泥路,连着白墙飞檐的黔北民居,串起一湾湾起伏的茶园,如诗如画,交织如五线谱般弹唱春天的歌谣。

 

20年前,田坝是凤冈典型贫困的代名词。

 

“那时,田坝村人均吃粮300来斤,人均收入不过300元。”

茶叶,改变了这个村子。

 

细雨纷飞,走进“映山红茶庄”,女老板何文平笑脸迎来。

 

泡上一杯茶,打开一户茶农的世界。

 

 

全家6口人,两老两夫妻两个娃,经营的“茶园+茶庄+果园”进行分工合作。母亲管理9亩茶园,父亲负责养猪种菜,丈夫打理80亩果园,她则操起茶庄的餐饮和住宿,做得一手好厨艺。问她一年收入多少,她笑而不答。旁边的周朝伦算了算:“一年纯收入至少30万元。”

 

“靠茶叶我家脱了贫。”贫困户王朝忠说。

 

他家3口人,因自己身体残疾,眼看着别人端上“茶饭”,心里守穷着急。幸好,信用社先贷给他1.5万元,又贷了5万元“特惠贷”,茶园从3亩扩大到30亩,去年刚采茶青卖,收入了8000元,今年有望超过3万元。“再过几年,会更好。”王朝忠满怀信心。

 

大户当老板,小户当茶农,各有各的际遇,各有各的道。

 

如今,田坝村人均实现茶收入超过2万元,全村存款余额近2亿元。

 

 

置身茶海,天蓝地碧,鸟语茶香。连山、连园、连工厂、连乡村人家,种茶、卖茶青、加工茶、卖品牌、开茶庄,茶旅一体,网联山外,勾勒出一幅生态美、茶业强、百姓富的小康画卷。

 

人们说,地球,就是一个村子。

 

田坝人的心很大,想把茶卖到全世界。



【访谈】凤冈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华

守住茶而跳出茶

 

与凤冈县长马华的对话,从我们手中端起的一杯绿茶开始。

 

“这杯茶,叫凤冈锌硒茶。它是一杯健康茶,生长在一片同时具有锌和硒的土地上,世界少有、中国唯一;它还是一杯芳香茶,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无污染的生态环境,让它香气馥郁,味醇鲜美;它更是一杯干净茶,全县生态茶园50万亩、有机认证茶园3.1万亩。”

 

凤冈锌硒茶近20年的发展轨迹,弥漫在热气腾腾的茶杯中,浓缩在香气四溢的叶子中。秉承“良心产业、有机凤冈”的理念,凤冈茶产业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提升,形成从单一的茶产业到多产业互动的发展格局,让“东有龙井,西有凤冈”的美名远扬。

 

“茶是凤冈的老底子,是命根子,是钱袋子。全县人均一亩茶,20多万茶农,仅茶的收入,人均达到5000元左右。”马华透露家底,充满底气。

 

 

置身茶海之心,走进知青文化园,放眼望去,一个个茶园,绿波荡漾,好一幅“茶中有林、林中有茶、林茶相间”的美景。

 

“对凤冈而言,茶只是一个引子,是基础,但绝不是终极目标。凤冈生于茶,基于茶,但一定要守住茶而跳出茶。”

 

如何守?马华说,当务之急,要抓好茶产品的质量安全。当产品市场好效益好的时候,一些茶农或茶企可能会萌生打农药或掺假的念头。凤冈将全力以赴推动全领域、全链条、全环节的监管,从施肥,挖沟,土壤、化肥、采茶到加工、销售,狠抓质量监管,做到种茶、管茶、卖茶有机统一。充分利用上海帮扶遵义的机会,走出去,打通消费渠道,把好茶卖到高端市场,让喝过凤冈锌硒茶的人,忘不掉、舍不去。同时要树品牌,做标准。在品牌管控上下功夫,从卖茶到卖管理、卖诚信、卖标准,当茶已不是卖的核心时,品牌就会成为无价之宝。

 

如何跳?这位履职只有9个月的县长脱口而出:“跨界发展”。

 

“凤冈锌硒茶要走一条不同于普洱,有别于龙井的跨界发展之路,用一杯干净的茶、健康的茶,撬动凤冈的高质量发展。”

 

跨界融合、延长产业链,最终把凤冈打造成康养基地。这是新一届凤冈县委、县政府勾勒的蓝图。

 

 

马华说,在这方面,凤冈已具备一定的基础。通过扩面、提质、融合,已经实现了茶牛一体、茶林一体、茶旅一体,并成为国家 “一二三产融合发的先导区”。

 

“按照遵义市的行政规划和发展方向,未来凤冈,在地理位置上将成为遵义城市的后花园。我们将顺势而为加快‘三园三基地’建设,即把凤冈打造成遵义的‘休闲公园、乡愁田园、有机菜园’;建成西南康养基地、中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世界锌硒茶基地。”马华向我们描述了凤冈以茶为基,跨界发展的路径。

 

 马华说,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茶。全省各地的茶,都要主动融入贵州茶这个大家庭,走差异化发展之路。比如水城春来早,他们就卖早春茶;我们的茶富含锌和硒,我们就卖健康茶。大家互相借鉴,相互学习,比学赶超,携手发展,才能共同把贵州这杯茶做大、做强、做好。

 

【连线】遵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邹家文

做一杯有态度的茶

 

遵义的茶产业,用三句话来概括——

    

第一句:坚定不移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厚植绿色底色,当好生态遵义绿色茶叶的守护者。

 

绿色是遵义的“底色”。近年来,遵义始终“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茶叶作为全市主导产业,用绿色发展的理念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抓全产业链发展,实现了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全市茶园面积从不足30余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00余万亩,挖掘发现古茶树50余万株,茶叶面积位居全省第1位,茶产业覆盖带动26万户100余万人奔小康。

 

每年在遵义召开的“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让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茶商茶客茶友认知认可遵义市良好生态和茶产业蓬勃发展。可以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就了遵义的茶产业。

 

 

第二句:坚持品质优先、品牌引领,坚定不移地当好生态遵义干净茶叶的宣传员。

 

遵义始终把茶叶“质量”和“安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不断提升茶叶品质和安全,用心用情用力做一杯有态度的茶。目前,全市所有茶树品种均为国家级良种,无性系良种占98%以上,茶叶“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183.6万亩(占总面积的81.6%),雨林联盟认证面积2.46万亩。打造了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正安白茶等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先后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和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授予“中国高品质绿茶产区”“中国茶叶出口最具竞争力产区”等称号。

 

“做一杯有态度的茶”是遵义一直不变的坚守。

 

 

第三句:坚定绿色发展的遵义自信,以抓具体促深入的工作方法,坚定不移地当好生态遵义品质茶叶的捍卫者。

 

面向未来,遵义将茶叶产业持续作为全市主导产业,致力“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向着“中国茶产业第一市”的目标迈进,主要从三个方面聚焦发力:

 

基地建设上——引进良种调优种植结构,健全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生产追溯体系,做大做优茶园基地,力争实现 “三品一标”认证茶园达到100%,建成雨林联盟认证基地10万亩以上、欧标茶园20万亩以上、符合国际采购的茶叶基地50万亩以上,年提供茶叶出口原料5万吨以上。

 

茶业加工上——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茶企落户遵义,优化初加工规划布局,补齐区域初加工短板,发展茶衍生行业,延伸茶产业链条,制定精制加工标准,提升茶叶精深加工水平,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茶业加工体系。

 

市场流通上——推动龙头企业加强与国际茶商和茶叶行业组织的交流合作以及联合利华等知名茶企的合作,对标欧美、日韩、中东、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和港澳地区市场消费标准,打通国内国际流通环节,进一步提升遵义茶的国内国际知名度。

(来源:遵义新观察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遵义记者站、六盘水记者站联合出品;图片及视频支持:凤冈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