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巧用“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解纠纷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贵州都匀巧用“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解纠纷

“大家喝杯茶,消消气,有事好商量。”几杯香气四溢的清茶,数句温暖贴心的劝解,拉近了群众与人民调解员之间的距离,让一起矛盾纠纷得以顺利化解。

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毛尖镇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盛产各类名茶,其中尤以制茶手艺闻名,2022年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尖茶制作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一种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文化符号。

近年来,毛尖镇依托本镇地域特色,将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文化内涵引入调解领域,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和多元化解纠纷新举措、新思路,逐步形成“摊青”“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干”六步调解法,健全矛盾纠纷识别、梳理、化解、善后等预防性制度规范,打造都匀毛尖特色文化调解品牌。


整合阵地资源

打造多元调处平台

“茶薄人情厚,有闲来喝茶。我们当地人就没有不爱喝茶的,有时候很多问题,大家聚在一起慢慢品一杯清茶,矛盾纠纷就慢慢化解了。”毛尖镇坪阳村驻村第一书记吴龙鸿说。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及时了解群众心声,毛尖镇立足资源优势,建设以镇综治中心牵总,各村具体负责,核心产茶村、茶企相配合的模式,实地规划建设“茶”文化调处“微”阵地,创新性搭建“品茗调解站”,把调解场所搬到暖意融融的茶桌上,用茶道之礼安抚情绪,以茶香之韵定分止争,实现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消解于未然。

“咱们村这个调解站真好,老百姓有点啥难事、不好解决的事,调解员把我们叫到一块儿,喝喝茶,说说事儿,有啥困难一起想想办法,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这是江洲村广某林的心声。

几个月前,广某林与邻居广某勇因房前污水沟排水问题发生纠纷,江洲村调解员接诉后立即赶赴现场,介于双方情绪激动,调解员与联户长将当事人引导至某茶企“品茗调解站”进行品茶,缓和氛围,待双方情绪平稳后,细说纠纷原委。

在喝茶过程中,调解员利用“人熟、地熟”的优势,结合地方风俗习惯,促成双方“以茶化纠纷”,在喝茶的过程中双方逐步达成合意,约定共同清理排水沟,自行修复各自损失,双方当场签署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

“以前我们遇到事情了不知道去哪里反映,现在有了这个‘品茗调解站’,大事、小事都能到这里来说了,大家都是怒气冲冲地来、心平气和回去。”村民广某勇感慨道。

一杯清茶、三五乡邻、几句家常,矛盾不上交,就地能解决。古道热肠里,蕴含着基层善治的无穷力量。截至目前,毛尖镇共搭建“品茗调解站”16个。

创新治理模式

文化融入纠纷化解

“大家都同意这个解决办法吧,如果双方都同意,咱们互敬一杯茶,见面还是好邻居。”近日,在毛尖镇“品茗调解室”,人民调解员焦进军运用“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成功化解一起当地两名群众因宅基地建房施工而引发的纠纷。

近年来,毛尖镇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机制,结合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流程(摊青、杀青、揉捻、做形、提毫、烘干),探索出“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

初期纠纷当事人正如刚采摘的“茶青”,各有道理,各执一词,态度“强硬”,调解员根据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和变化规律,耐心引导当事人平稳情绪,理性、准确表达诉求,并在当事人陈述过程中敏锐捕捉“矛盾点”,分析他们产生矛盾的成因,找准纠纷症结所在,这就如同制茶中的“摊青”一样。

“在调解过程中,我一边给他们泡茶,一边了解双方当事人的立场和诉求,公正公平,结合讲法讲理讲情,把握分寸,适度调解。就像我们制茶时最关键的一步‘杀青’,避免‘火候过大’,矛盾激化。化解矛盾纠纷亦应像制茶一般把握分寸、循序渐进。”焦进军说。

通过“摊青”“杀青”对双方争议进行矛盾甄别、追根溯源后,泡上一杯茶缓解双方情绪,拉近调解员与双方之间的距离。随后采用“揉捻”“做形”“提毫”等方式,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全面了解当事人的立场和顾虑,在讲法、讲理、讲情之间把握分寸,耐心做好释法析理,最终找到双方利益平衡点,成功引导双方冰释前嫌、握手言和,达到“烘干”效果。

一杯毛尖茶,不仅解了纠纷,更解了心结。通过将制茶技艺融入基层纠纷调解的全过程,努力甄别矛盾、追根溯源,做到公平公正、把握分寸,帮助双方以礼相待、纾解心结,让复杂的纠纷得以化解。

如今,“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已运用到各调解领域的具体工作实践中,2023年以来,成功调解纠纷288起,成功率98.46%,实现“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健全长效机制

致力形成“都匀样本”

“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因茶而生,又反哺推动都匀毛尖茶产业的发展,为都匀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都匀毛尖茶的核心产区,毛尖镇几乎家家有茶园,户户做茶叶,因此涉茶涉农矛盾纠纷较为多发。

“大家都种茶,也会因种茶产生邻里矛盾、林权纠纷,但只要大家能坐下来喝杯茶,就越喝心越宽,没有不能解的心结。”毛尖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秀武介绍,毛尖镇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尤其是发挥律师、非遗传承人、制茶大师和乡贤等贴近群众的优势,实现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不激化、不升级。

“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表面上看是一种调解方法,是一个媒介、一个平台,本质上所贯穿的是“枫桥经验”中“矛盾纠纷不上交”的工作目标及“依靠和发动群众”的工作方法。

一直以来,毛尖镇积极借鉴吸收“枫桥经验”,结合当地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实践,因地制宜将当代的传统文化与人民调解工作方法进行深度融合,总结出一套贴合基层实际且具有普遍指导性的“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

“一开始对‘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的运用是不自觉的。后来,我们发现这种方法在实践中比较管用,我们就对这个调解法进行了总结、提炼。在调解过程中工作更有针对性,操作更规范,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毛尖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杨秀武说。

在纠纷发生时,通过地域文化让群众感受到文化熏陶,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群众感受到社会善治,也更容易得到辖区群众的接受和认可,有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都匀市也将及时总结在矛盾纠纷化解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制度机制形式巩固创新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

据了解,通过“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毛尖镇的矛盾纠纷不断减少,调解成功率、案件撤回率、群众安全感以及政法满意度逐年提高,镇域社会秩序平稳和谐,重点项目的推进和落实均得到有效保障,茶产业市场走势向上向好。

“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尖茶制作技艺六步调解法’结合都匀深厚的茶文化传统和现代调解技巧,将毛尖茶制作技艺中的六个步骤,巧妙地融入到调解过程中。这种方法有助于缓和当事人情绪,促进双方理解沟通,有效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解在萌芽。下一步,都匀市将继续促进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继续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推动茶产业市场高质量发展。”都匀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唐晓宇说。

来源:法治日报 全媒体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蒋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