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宝藏茶”开启大湾区摩登之旅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深山“宝藏茶”开启大湾区摩登之旅

山环水绕,绿树葱茏,古韵悠然。

从空中俯瞰,白墙黛瓦的民居高低错落,整个村庄沿河而居,宛若游龙,更似一个天然的“山水太极图”,太极村因而得名。

太极村位于七星关区亮岩镇。距市区65公里,驾车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太极村

“水田坝人真是勤,家家有个茶叶林。还有一个熬茶罐,茶水解渴又提神。”这样的歌谣,当地人口口相传。

据《华阳国志》《茶经》等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的平夷县(今七星关区一带)就种植、制作、饮用茶叶,清代还出产了著名的太极贡茶。

这些年,随着太极古茶的声名鹊起,太极村真正闻名遐迩。

以茶兴业、以茶富民。这,是一片神奇的东方树叶。

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古茶树

30余万株古茶树,蓄势待茶香

深冬的清晨,茶园四周弥漫着寂静的风。看似不动声色的土地下,蕴藏了满满的希望与生机。

2023年12月29日。天渐渐明亮起来,在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岔河组,村民漆国友和妻子张应仙把圈舍中的猪牛粪收集并搬上农用车,他们要将这些肥料运到茶园,为茶树增添“能量”。

“今年家里劳力少,搞不赢。卖茶青给太极古树茶厂得一万多块钱,媳妇自家炒的土茶每斤单价200来块钱,统共卖了二十多斤。”靠着自家接近4亩的茶园,2023年,漆国友夫妇收入可观。

“以前,山高路远,我们这些土茶没有人买,管不了啥子钱。田边土角长一点都是自家采来炒了喝。现在,太极古茶名气大,我们出门腰杆都硬起来了。”循山望去,漆国友家的茶园经过剪枝除草后错落有致,只待开春发新芽。

村民在毕节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为茶树锄草

翻开七星关区古茶树的分布图,清水铺、燕子口、亮岩、层台、小吉场等多个乡镇均能觅得古茶树的身影。

据统计,亮岩镇有110000株,燕子口镇有152720株,清水铺镇有44800株,层台镇有28700株……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茶树多达30余万株。

为振兴家乡茶产业,2015年亮岩镇返乡能人谢涛等6人成立了七星关区太极茶叶种植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注册“太极古茶”品牌,修建厂房,并买下2万余棵古茶树的经营权,发展生态茶加工。

2016年,贵州毕节七星太极古茶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此后每年的3月中旬至9月底,太极村周边的村民腰系茶篓,在山间茶园穿梭,用灵巧的双手换来富足的生活。

农技人员在太极村太极古茶育苗基地查看茶苗的长势

2023年4月14日,在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毕节七星太极古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对2022年度太极片区茶青交售大户集中表彰并颁发证书。

“一等奖,亮岩镇桥头村刘启贵,奖金3000元;二等奖,亮岩镇太极村穆康禹、燕子口镇阳光村王琴、燕子口镇官河村路仕会,奖金2000元……”

经过这些年的长足发展,沉寂了千百年的古茶树,重新焕发了生机。周边村民既是见证者,更是受益人。

小小的一片太极古树茶叶,承载的是一段历史,更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村民在太极村查看古茶树生长情况

古茶树邂逅新匠人,振兴有良方

“大家先收工,吃了中午饭再干。”

毕节七星太极古茶开发有限公司茶叶生产厂长赵燕一年当中春、夏、秋三季负责茶叶生产加工,冬季则带着员工管护茶园培育茶苗,确保来年移栽时的茶苗供应。

“2023年我们茶厂共收茶青10万公斤,光茶青收购和劳务支出就有1600多万元。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太极古茶已从‘养在深闺无人识’变为‘家喻户晓争种茶’。”

在茶厂旁的育苗基地里,扦插的茶苗已定根泛绿。由于这段时间没有下雨,副厂长何石广带着工人张应菊在苗圃里浇水。一人理管子,一人控水压,细流润茶苗。

“通过无性繁殖培植古树茶苗,是保留原品质的最好方法。”行走在茶叶苗圃间,赵燕如数家珍,茶树短穗扦插育苗能在保持母树优良特征的同时,实现茶苗的快速增殖,是当前茶树无性系良种化推进的最佳途径。

“前些年,太极古茶在毕节本地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是要想让太极古树茶闯进省外大市场,不仅需要制茶技术的提升,更需要资金的扶持。”一度,七星太极古树茶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谢涛遭遇了如何让太极古树茶突破发展的瓶颈。

“纵观大环境,红茶是目前全球产销量和贸易量最大的茶类。”

“之前,我们的茶叶品牌单一,更谈不上业内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让太极古树茶品牌化、专业化发展这个念头一直在谢涛脑海中盘桓。

南方有嘉木,黔地出好茶。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此言不虚。

工人在太极村茶叶加工车间查看茶青摊制情况

2016年,国内著名茶叶专家、时任广东省供销社理事会副主任陈栋到太极村考察时,由衷赞叹:“这里的茶叶品质确实好,长得稀,周围又是大片的森林,受植物多样性影响,太极古茶的香味是原生态的,这是很多地方的茶叶远不可比的。”

茶人茶事,君子正道。从此,陈栋与太极古树茶结缘。

“一杯好茶背后,对种植、采摘、制茶、冲泡等各个环节的把控都很重要。”这些年,陈栋的足迹遍布太极古树茶产茶区域,手把手教村民扦插种茶科学管护,从茶青采摘到红茶制作,层层把关,为毕节古树茶品牌创建和毕节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种业芯片”。

2021年天河区结对帮扶七星关区以来,以打造广州天河·毕节七星关共建七星太极古树茶产业园为依托,采取“资金帮扶,技术帮持,人才帮培”措施,助力七星关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个匠人诞生的背后,是一个人在时间洪流中的沉淀与对抗,更是一以贯之的不忘初心。

经过陈栋培训,2022年9月,太极古树茶生产工人许高玉通过专业技术考核,获得贵州省产业协会颁发的制茶技术高级技能证书。

工人在太极村茶叶加工车间查看茶青摊制情况

此后,古茶树迎来了越来越多的“新匠人”。

有了“技术+人才”的加持,2023年4月,太极村所有挂牌的古茶树进行了单株细胞学标本、蒸青样收集,红茶试制,农艺学性状测定,进一步筛选出优良核心种质,为太极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扩繁、新品种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好山好水出好茶。2023年12月,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公布关于命名2023年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公告,七星关区亮岩镇被命名为“2023年贵州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工人在太极村茶叶加工车间查看烘干机里的茶叶

“宝藏茶”湾区成“新秀”,拥抱好春光

2023年12月12日。茶台前,一名茶艺师取适量茶叶放入茶壶,水温在80-85摄氏度的开水缓缓倒入,盖上壶盖静置,待茶出汤,依次倒入公道杯、茶盏之中,品一口,茗香四溢、茶韵悠扬……

“这些茶叶是太极古树茶,来自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那里素有‘中国古茶树之乡’的美誉,由于生长周边的生态环境好、加工工艺好,冲泡时不需洗茶。古树茶又属于红茶,4-5泡为最佳,用80-85度的水温冲泡刚刚好……”茶艺师一边斟茶,一边介绍。


乘东西部协作的东风,谱“山海相连”的新篇章。

位于荔湾区西湾路的贵荟馆·贵粤荟,2023年3月正式开馆运营,是广州消费帮扶专馆,目前已上架454家企业超过1800个产品。

2023年7月,刚刚从贵州毕节深山中引进大湾区市场的太极古树茶,迅速成为馆内“新秀”。

广州消费帮扶联盟秘书长、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黔货出山工作专班副秘书长杨孙禹,全程带领太极古树茶“出山入湾”,至今他还记得在当地第一次品尝古树茶的场景:

“印象很深刻,在一个玻璃杯中,随着开水冲泡、浸润,你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古树茶茶汤的颜色由浅变深,清透且干净,喝一口,温润而甘甜。”

通过走访调研,杨孙禹发现,尽管古树茶都有百年以上的树龄,是毕节当地人祖祖辈辈自己都在喝的“宝藏茶”,却没有自己的IP,很难走出深山。

“贵州是全国产茶青量最大的地方,茶青质量非常好,但很少有打出品牌的。我们当时就想寻找一款真正有品质、能‘走出来’的产品,古树茶拥有百年树龄的稀缺资源,具有较高的议价空间,我们觉得可以把它做成七星关区的一张名片。”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练惠林告诉记者。

古树茶顺利“入湾”,还需破解一个“贵”字。杨孙禹注意到,以前古树茶主要走高端礼盒的路线,有时仅仅是产品包装都价值不菲,而大湾区,特别是广州市场最讲究的还是产品品质。

“我们还发现,贵州泡茶都是用大缸子,而广州这边则倾向于泡工夫茶,结合广州本地的消费习惯,我们尝试帮助当地企业将原本大罐装和高档礼盒装的古树茶做成规格在5-8g的小包茶,一来便于携带,二来也能将通过减少包装成本,从而降低市场流通的价格,让更多人能够品到古树茶,并接受认可这一品牌,从而产生复购。”杨孙禹说。

据介绍,在广州市天河区对口帮扶七星关区两年来,累计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1048万元支持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2022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800万元用于七星关区亮岩、何官屯、朱昌、小吉场、青场等乡镇茶叶产业园产业道路建设、茶叶加工厂房建设、茶叶加工设备购买等;2023年,投入东西部协作财政援助资金248万元,其中168万元用于古树茶树品牌创建及古树茶推广。

2023年,首届贵州古茶文化节推广现场,在“内力+外力”努力下,毕节市与东部结对省相关企业签约金额达10.8亿元。2023年7月以来,太极古树茶在粤港澳大湾区销售额累计达777万元。

文/毕节日报记者 杨念 王方雁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赵方圆

图 / 毕节日报记者 陈曦 张绍强 周云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波

来源:广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