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茶香  非遗“绒巴茶” 三代人的传承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丝路茶香 非遗“绒巴茶” 三代人的传承

初夏的雪域高原,阳光所到之处,绿意盎然。雪山下的茶园里,72岁的泽翁拉姆和25岁的孙媳妇汪大香正在采茶,回到家她们将制出传承数代的非遗绒巴茶。

离成都500多公里,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魁多镇随雅砻江边的悬崖峭壁蜿蜒起伏。近日,“丝路茶香”报道组抵达魁多镇,在这个有“云上天乡”之称的乡镇,一片茶园藏在雪山与峡谷间的高原上。

夹在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之间的魁多镇,300多年的古茶树仍在发芽吐翠,浙江捐赠的新茶苗还在适应高原气候。护好老茶树,育好新茶苗,成为高原茶农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魁多镇的高原茶园

马帮后代的坚守

三代人守护传承创新绒巴茶



三代传承:泽翁拉姆(中)、扎西志玛(左)、汪大香(右)

“我爸爸以前就是马帮的,为了养活家中九姊妹,去走茶马古道。每次一走就是20多天,把茶从魁多运出去,到木里、冕宁换酥油、挂面、大豆回来。”记者见到泽翁拉姆时,她正在家后的茶园里劳作,作为九龙绒巴茶技艺的第8代传人,泽翁拉姆9岁开始采茶,14岁学制茶,虽已过古稀之年,但在制茶上她仍坚持亲力亲为。



祖辈走马帮的老照片(图由魁多镇人民政府提供)

绒巴茶是涉藏地区特有的茶产品,因口感独特、消食去腻,是高原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也是九龙县、木里县、冕宁县、康定市在茶马古道上的重要交易品。同时,它更是集地区历史、特色文化、自然生态于一体的重要承载物,代表着九龙县汉、藏、彝多民族文化的和谐相处与良性交融。绒巴茶曾一度被明正土司作为上贡朝廷的御品,涉藏地区饮茶文化也得以传承和推广。

“制作绒巴茶的关键是蒸煮发酵。”泽翁拉姆介绍,绒巴茶要用老茶树,将采摘的茶叶用铡刀切小揉搓洗净后,放进锅中用先小火后大火的方式蒸煮以除去鲜草味,再用滤布包裹好放于阴凉处。一周后,茶叶从深绿色变为古铜色,便开始第二次发酵。茶叶被茶水均匀浇注,轻拉重推使条索逐渐紧实,再放入模具中用木槌重力敲打,使茶叶在去除苦水的同时逐渐成型。绒巴茶制作技艺是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代有传承,处处有创新。泽翁拉姆的儿媳妇扎西志玛从20岁嫁入婆家开始便接触绒巴茶,至今已有28年,“最开始我妈做的绒巴茶是散装,不太好计重,后来我们商量,就改为条状、饼状,大概两至三斤一份。现在我儿媳妇接手,正考虑改良为精包装。”

“到现在,绒巴茶已经走过了10代人,代代接力。”扎西志玛的儿媳妇汪大香感慨,祖辈男走马帮、女守家,“夫妻档”为了养家糊口,历经千辛万苦,但也心手相依、幸福美好,为后代留下宝贵的制茶技艺,如今绒巴茶早已是本地家家户户每日必不可少的饮品,“除了自饮和送朋友,也有不少游客慕名来购买。我们正在政府的帮助下,继续传承创新,把绒巴茶和绒巴茶文化推广得更广更远。”


泽翁拉姆和孙媳妇汪大香在茶园

寻觅2800米的古迹古树

高原茶叶特色小镇上老茶树带来新财富

魁多镇自古以来就有“江郎驿马,里伍换茶”的民间传说,现有多处茶马古道历史遗迹,包括屋基坪子、站岗石流包、九道拐、扎口石、江家生地、百户梁子、玛尼堆墙等。


茶马古道途径魁多镇路线图

在魁多镇副镇长邱金华的带领下,报道组爬上了江郎沟吴尖白玛山,在2855米处见到了久经风霜的江郎遗址。历经百年,遗址主体虽已损毁,但穿梭于清晰可见的整体布局间,仍可追忆茶马互市曾经的辉煌。


江郎遗址

跟随邱金华,报道组重走了茶马古道九道拐。九道拐是用石片砌出的石梯,藏语名为“弯图”,意为老熊出没的地方,这段路上至今仍有当年马帮行走时留下的马蹄印记。


重走茶马古道魁多段

“我们镇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4057米,最低2000米,独特的自然条件很适合茶树生长。”邱金华告诉记者,魁多镇是四川省涉藏地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茶叶种植历史最久远的藏红茶产地。九龙县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茶树共14.7万株,其中魁多镇就有7.48万余株,“魁多镇茶叶种植面积3900余亩,占全县茶叶种植面积的68.4%。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好高原茶叶特色小镇。”

“以前我家旁边有一些上百年的古茶树,但我们自己不会管理,也觉得挣不到钱,就砍掉了一些,现在想想真是痛心。”在海拔2800米的海底村,58岁的村民贝分正在为浙江捐赠的龙井43号新茶苗松土除草,“现在政府出了老茶树保护办法,还有农技员经常来讲解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科学采摘,我们就一个想法,就是保护好老茶树、照顾好新茶苗。”


贝分正在给新茶苗松土除草

如今,以魁多镇里伍村为主体的九龙生态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已成为九龙县茶叶主产地,里伍村也因茶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四川国际茶博会上,“九龙天乡”茶连续八年获盲评金奖,并通过瑞士通标SGS农残检测,获“国家绿色食品”“国家有机食品”称号,是“圣洁甘孜”十大名牌商品之一。2022年园区年产茶鲜叶量约140吨,总产值6100万元。全县茶产业带动茶农547户,户均增收6000余元。


冬日里的茶园(图由魁多镇人民政府提供)

借力对口支援

让茶叶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叶子

一个月前,魁多镇5250人全员参股的镇集体经济云上天乡公司,正式发出投产运营后的第一大单──10000斤茶叶借助浙江对口支援的力量,销往全国各地。

“九龙县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自古就产茶。据记载,产茶历史已有六七百年,是小灌木的古树茶种,品质很好。”九龙县委常委、副县长邵建华,2年前响应国家对口支援号召,从浙江杭州西湖区挂职到九龙县,已跑遍九龙所有乡镇,对九龙茶如数家珍,“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借对口支援力量将九龙茶这张名片展示发展好,并通过‘一带一路’将其推广到世界各地。”

邵建华介绍,支援主要从资金投入、茶文化挖掘、非遗等几个方面进行,“我们在九龙绒巴茶和九龙天乡的主茶区魁多镇,先后投入近5000万元资金,做好茶叶保护、发展、文化、管理四篇文章。在挖掘茶文化上,我们把绒巴茶非遗、茶马古道文化提炼出来,让茶名片逐渐成为九龙县的一张金名片。”


泽翁拉姆(右)和邵建华(图由受访者提供)

“在非遗对接方面,我们请西湖区九曲红梅的非遗传承人包兴伟和泽翁拉姆结对。”邵建华说,通过多方共同努力,促进九龙绒巴茶对传统文化和现代工艺的传承创新,目前已注册“九龙绒巴茶”商标。

浙江不仅送来龙井新茶苗,还派出茶叶专家、制茶工艺师以帮助提升九龙茶标准品级,并帮其推广销售到全国,“效果很不错,我们齐心协力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让茶叶成为富民增收的金叶子,让茶香飘往更远的地方。”

记者手记:

此次甘孜行,我们去到了九龙县和雅江县,奔袭1300多公里,拍摄采访近30个小时,一路倍感艰辛的同时,脑中自然闪入几句歌词:你翻过的山,会让你靠近云端;你走过的路,会帮你找到答案;你奔赴的海,会让你不负热爱;你拨开的雾,会帮你看清未来。

在雪山下,在高原上,我们重走先辈们脚踩马蹄踏出来的路,感悟那段翻山越岭的历史,看到在这片热烈深情的土地上,八方齐心协力搞建设、促发展的拼搏精神。在我们的采访对象中,邵建华、邱金华、扎西志玛、汪大香,以及未出现在文中的农技员辛国田、农艺师沈世魁、绒巴茶工作人员王小亚等,他们都不是本地人,因茶结缘聚于九龙,便奉献了自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

茶马古道这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也是一条富裕和兴盛之路,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精神遗产,以待后人挖掘。我想,这或许就是我们此行要寻找的答案吧!

来源:学习强国”四川学习平台,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