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和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关于统筹发展“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建赋能促发展,发挥茶行业党委引领作用,依托中国白茶城等优势资源,走出具有政和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2023年,“政和白茶”品牌价值达60.58亿元,“政和工夫”品牌价值达41.88亿元,“政和白茶”“政和工夫”再次荣登区域品牌百强榜单。
一、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动能更强。按照“职责明晰、管理方便”的原则,打破以往“各自为战”的隐形壁垒,打造自上而下、上下联动体系。一是建强产业链党组织,组建茶行业党委,下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等党支部13个,实现涉茶领域两新组织党的工作全覆盖,使党组织成为引领茶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2022年度,通过跨村联建、村企共建等模式,建设绿色生态茶园7.48万亩,平均亩产提高至135千克,增幅达17.39%。二是建立党员示范先锋岗,建立“行业党委+两新组织+党员”互动网格,发挥“挂一牌、亮一户、带一片”作用,在全县规上茶企集中开展党员先锋岗、责任示范区、党员示范店等“亮牌”行动,24名党员带头创办茶产业基地19个,设置先锋岗(示范区)43个,评比党员示范店8个,让党员推着产业跑,群众跟着产业富。三是健全联动服务机制,建立党建联席会议机制,党委委员分片联系各乡镇(街道),党支部与片区茶企、基地挂钩联系,将县工信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等14个职能部门列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深化组织联建、党群联动、先锋联树等“五项联动”,定期交流座谈、会商发展,2023年以来协调解决农艺农机融合、产品溯源、企业用工等问题15个。
3月10日,县委书记黄拔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沛华为中共福建省政和县茶行业委员会揭牌。
二、强化精准服务,发展环境更优。坚持服务建设与产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为茶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一是科技服务下沉。县茶行业党委牵头,将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特派团队25名党员编入茶科技党支部,在10个乡镇(街道)组建“科技活力党小组”,组团开展服务进茶企、进合作社、进农户“三进”服务,分类汇总生产需求8类92项,推动科技人员和服务对象有效对接。组建3个党员科特派专班入驻茶企,推动建设标准茶仓、茶叶检测认证和价格评估体系等,颁布实施《政和高山白茶》《奶香白茶》企业标准,推出政和白茶酒、白茶牙膏等10类茶衍生品。二是电商服务支撑。将党组织建在电商产业链上,建立县级电商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员帮帮团”行动,制定租金奖补等3方面帮扶措施,引进店面设计等2个专业团队提供服务,实现从事电商“拎包开店”。以闽北同心电商创业园为载体,联动茶、竹领域23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整合直播基地、社会团体、企业三方资源,推进打造“五个一”电商业态,电商服务覆盖全县90%以上行政村,有效拓宽产品销售途径。三是物流服务保障。统筹组织、邮政、交运、工信等力量,摸排快递物流企业分布、从业人员、党员底数情况,部门、属地、行业共同梳理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进度清单,解决行业领域“党建入章”比例低等突出问题。实施“党组织+电商+物流”模式,县内快递物流行业党组织与村级党组织达成合作,建设“红色快递站”“暖蜂驿站”6个,以“流动红旗手”“志愿时间银行”等方式,组织党员开展“送货到村”“带货进城”等活动,解决快递费用高、时效长、配送难等问题,打通快递“上行下行”的“最后一公里”。
两新党组织牵头举办茶艺培训班。
三、突出弘扬传承,文化内涵更深。实施“文化铸魂”工程,树牢“文化增值”理念,促进茶产业发展提能增效。一是注重深入挖掘。以熹延文化传媒党支部等两新组织党组织为纽带,成立党员非遗传承人红色宣讲队,组织爱心妈妈帮帮团、微公益等13支社会组织队伍,深入挖掘宣传新娘茶、茶灯戏、畲族擂茶等8类茶文化,结合朱子、廊桥、四平戏等本土特色文化,创新开设茶艺、茶文化培训班,开展观摩体验、学习培训300余批次,培养涉茶高技能人才2000余人。二是注重深层创作。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社会组织参与,在茶企党群服务中心创建“大师工作室”“茶文化创作空间”等6个,培育孵化党员茶匠、党员专家等为带头人的研学团队2个,联合县音乐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等两新组织开展“一线走访调研促振兴”系列活动,梳理政和茶文化历史,推动创作涉茶歌曲20首、诗词150多篇,编撰《茶话政和》《政和白茶》等茶类书籍。三是注重深度推介。依托“政和白茶”“政和工夫”等区域特色品牌,借助政和县驻沪党委、驻京党支部等12个驻外党组织及商会强化宣传推介,“政和白茶”在京沪线动车冠名,连续举办十一届政和白茶斗茶赛、三届中国白茶大会,“政和白茶”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大领军地标品牌和东北地区最受喜欢区域公共品牌。
4月24日,第三届白茶大会暨2023政和白茶交易大会在中国白茶城(政和)开幕。
来源:政和县委组织部
来源:时空政和,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