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舒城小兰花地标农产品保护,做大做强茶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一)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实施舒城小兰花地标农产品保护,做大做强茶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一)

茶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舒城小兰花茶是舒城县特色优势农产品。保护和发展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推进舒城县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的重要内容,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舒城县实施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有力助推产业振兴。

舒城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围绕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部署,以发展特色产品、振兴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推动生产标准化、产品特色化、身份标识化、全程数字化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批“特而优”、“特而美”、“特而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建立健全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与产业发展长效机制,为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作出新贡献。

一、舒城小兰花地标产品产业基础优势明显

2021年底舒城县有茶园13.18万亩,可采茶园11.0万亩。茶园年产干茶3600吨(名优茶1400吨),一产产值6.15亿元,茶叶综合产值18.6亿元。年生产加工茶叶籽1000吨,加工茶叶籽油150吨,茶叶籽油产值1800万元。

基地建设。舒城县无性系良种茶园6.2万亩,占总面积48%。目前有古尖香、徽庄公司等10个主体和12个有机茶认证基地,面积达6830亩。其中,中绿华夏2家面积2580亩。舒城县有兰花茶业等8个主体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绿色认证面积为4595亩。舒城县建设双替代示范茶园1.5万亩,高标准茶园3.75万亩,生态茶园6万亩,生态化标准化宜机化“三化”示范创建茶园10处。其中千亩以上连片茶园6处,现代化茶旅体验观光茶园4000亩。

经营主体。现有各类茶叶经营主体283家。其中,龙头企业38家,合作社165家,家庭农场80家。目前舒城小兰花地标授权使用单位114家。舒城县兰花有机茶专业社为国家级示范社,兰花茶业联合体等3家为省级以上茶叶联合体,兰花茶业等4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南港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0家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启明家庭农场等5家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舒茶九一六茶场等10家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兰花茶业等5家为农产品加工规上企业。

茶旅融合。2018年舒城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舒城小兰花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单位。2019年舒城兰花谷被中农促茶委会认定为全国茶旅融合精品线路。2020年舒茶人民公社黄金旅游线被授予安徽省茶旅融合精品线路。2021年舒茶镇沟二口村被评为首届安徽省美丽茶村,舒茶镇被评为安徽省美丽茶乡。舒茶人民公社茶乡旅游黄金线被评为全国红色茶乡旅游精品线路。舒茶九一六茶园、古尖香茶叶观光园、河棚茶文化主题公园、万佛山茶文化中心、石关茶谷小院、兰祥园舒城小兰花徽庄茶馆等一批茶旅融合项目各具特色,初具规模。

茶树良种。舒城县自主选育茶树新品种(系)达5个,其中“舒茶早、山坡绿、谷雨春”通过全国茶树良种审定、鉴定、登记,“特香早”通过省级良种登记。目前舒城县已建立茶树良种繁殖苗圃400亩,良种茶苗年出圃4000多万株,并在省内外推广种植。2020年舒城县建设九一六大别山茶树种质资源圃200亩,命名为安徽省茶树种质资源分中心。其中收集茶树品种140个,茶树种质资源近1000份。

品牌建设。2015年舒城小兰花获得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保护,成功注册国家地标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安徽省著名商标、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等荣誉。2021年舒城小兰花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安徽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同时被评为首批安徽有影响力的绿色食品区域公用品牌。2021年舒城小兰花获“全国茶产业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百茶”的称号。舒城小兰花在国内外大型名优茶评比中屡获大奖,先后获100多个奖项。2015年起舒城小兰花连续被指定为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机关办公用茶。2022年舒城小兰花品牌价值达15.33亿元人民币。

历史文化。舒城,人杰地灵,涌现了三国名将周瑜、公学始祖文翁、宋画宗师李公鳞、抗日名将孙立人等诸多大家名人。伟大领袖毛主席曾于1958年9月16日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品尝舒城茶叶后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

1995年8月20日,温家宝同志视察舒城,极大地推动了舒城茶产业的发展,增强了舒城人发展茶产业的信心。近年来,舒城县相继被有关单位和部门授予“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茶产业生态建设十强县”、“安徽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安徽茶产业十强县”等称号,2021年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助推乡村振兴典型百县”。

政府重视。舒城县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山区实施“绿三角”战略。即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积极融入六安茶谷,建设六安茶谷舒城兰花谷100里。历届舒城县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成立了舒城县茶产业发展领导组和舒城县茶谷建设管理中心,具体负责茶产业和茶谷建设等工作;编制了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舒城县茶业发展总体规划,出台了《舒城茶谷总体规划》,《舒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舒城县农业、市场监管部门每年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活动。舒城县政府每年举办开茶节和宣传推介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内外大型茶叶展示展销活动。近年来,在省、市茶叶发展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舒城县财政每年分配预算2000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茶产业发展和茶谷建设。2022年舒城县政府成立“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组织领导,推动舒城小兰花茶产业的发展。

二、舒城小兰花地标产品保护原则突出

1.突出特性保持

独特地域。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区域位于大别山东麓,巢湖西滨;地处北纬31°黄金产茶带上,常年气候温润;保护地域属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我国优质绿茶产区。舒城小兰花产地生态条件得天独厚,茶园多处在海拔300-800米的青山环抱、林木葱茏、土质肥沃,昼夜温差大的山坡地,有利于塑造茶叶的优良品质。舒城境内群山起伏、植被丰富,土壤多为花岗岩、砂页岩等风化而成的壤土,PH值在5.5-6.5,适宜茶叶优异品质的形成。

独特生产方式。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种植方式独特,实行“茶—林—绿肥”复合栽培,茶树丛中保留自然生长的映山红、兰草花等植物。茶树长期与林木、兰草共生,使茶树体内孕育着自然的清花香气成分。茶园实行春中耕,夏浅锄、秋深挖、冬培土,建梯坎、打沙凼。施肥以饼肥等农家肥、有机肥为主。茶农常在茶园种植绿肥、覆盖农作物秸秆等。茶园坚持人工除草,采用粘虫板、诱虫灯等物理防控办法防治虫害。

加工工艺独特。舒城小兰花传统制作工艺讲究的是茶把锅炒,以木炭火烘焙,故当地又称其为“把子茶”。两个人在两口并联茶灶的斜锅中,分别以特制的竹丝把完成杀青和做形。

独特品质。舒城小兰花创制于明清年间,属烘青绿茶类历史名茶,安徽十大传统名茶之一。春茶采制时正值漫山兰花竞相吐蕊飘香时节,茶叶因吸附花香而独具风韵。优越的生态环境、特殊的种植模式、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舒城小兰花“兰草色、兰花香、兰花形”的“三兰”典型品质特征。

独特历史文化。舒城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盛产茶叶,是安徽绿茶主要产区之一,其茶叶被列为贡品。舒城以产“舒城小兰花”而素负盛名。舒城小兰花创制于明清年间,是用一芽一叶初展至一芽三叶的正常芽梢经独特工艺精制而成的烘青绿茶。自1958年9月16日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舒城县舒茶人民公社,发出“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后,舒城乃至全国茶叶有了长足发展。1995年8月20日,温家宝同志视察舒城,进一步推动了舒城茶产业的发展,增强了舒城人发展茶产业的信心。

围绕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独特地域、独特生产方式、独特品质和独特历史文化,强化产品特色,提高市场辨识度和认可度。

2.突出系统提升

推进舒城小兰花地标农产品保护“六个一标准”建设工程,即:培优一批地标农产品区域特色品种,选育适制性强、品质优的新品种,加快推广舒茶早、山坡绿、谷雨香、地方优良群体种等特色品种;建设一批地标产品核心生产基地;建立一套舒城小兰花特征品质指标;集成应用一套舒城小兰花全产业链标准;打造舒城小兰花区域特色品牌;健全一套舒城小兰花地标产品质量管控机制,实现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农产品外观特征可展示、产品指标可量化、品质特征可感知的目标。

3.突出全链条推进

以舒城小兰花地理产品为主线,以种植、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推进舒城小兰花茶产业现代化、全产业链标准化,强化产销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依据舒城小兰花地理标志省级地方标准,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识,加强地理标志产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4.突出富民增收

加强舒城小兰花地理产品推介宣传和地标产地市场建设,创新产销对接模式,让好产品产得出,更要卖得好;建立产业联合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经营产业发展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切实分享舒城小兰花地理产品发展成果。

(未完待续……)

来源|《徽茶》2022年8月刊

撰稿|袁先安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