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助力福州茉莉花更香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科特派助力福州茉莉花更香

一块不大的茉莉花基地,却汇聚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科特派,有从事地理学研究的,有从事分子生物学的,还有从事园林学的,他们在同一片花田里辛勤耕耘。

这支由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维奇、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方静平及讲师赵凯等组成的科技特派员团队,自2018年起,入驻福州茉莉花茶茶企闽榕茶业有限公司,一边“把脉问诊”,一边进行产业核心技术攻关。


4年来,该科特派团队在茉莉花种植、品种改良等方面提供技术扶持,新成果不断涌现。

给退化土壤开出“良方”

闽榕公司在长乐鹤上镇有块50多亩的茉莉花种植基地,时入盛夏,花香四溢,花农在忙着采摘。记者刚同科特派团队走进基地,就听到了热情的招呼声,“你们来了,巧得很,我们刚好采完一轮。”

基地花农都认识他们。像王维奇,一个月要跑好几趟基地,尤其是盛花期。

这里既是企业的生产基地,也是王维奇团队的试验田、示范田。基地入口处树着块显眼的示范牌,展示近年来闽榕茉莉花种植产量提升13%的“密钥”——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这是王维奇长期扎根花田的成果。对闽榕公司来说,茉莉花扩种、扩产难一直是块“心病”,制约企业扩大生产。王维奇了解情况后,开始积极寻求对策,他通过调研,重点针对茉莉花种植土壤酸化、结构退化等问题展开研究。

“花田裸露或施肥时,如果受雨水冲刷很容易造成养分流失,茉莉花根系又位于土层上方,吸收不到养分,产量、效益自然大打折扣。同时,被冲刷的化肥都流到排水沟,还会造成面源污染。”对此,王维奇结合经验,对茉莉花种植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结构改良开出“良方”。

闽榕公司项目部主管曾瑜深深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这几年,公司的茉莉花种植产量、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升。”曾瑜告诉记者,公司与王维奇合作了近10年,累积示范面积50公顷,产量提升13%,新增产值达1452.5万元。“多亏科特派,他们不仅改良了茉莉花种植土壤,降低了成本,还有效提高茉莉花的香气品质,让茉莉花更清香、茶味更浓郁。”

在5万个基因中寻找“钥匙”

在王维奇专攻“土壤改良”的同时,团队里的方静平和赵凯,则在和茉莉花的香气“较劲”。

作为重要的窨茶用香花植物,茉莉花的香气浓郁与否直接关系到茶的整体品质。茉莉花是福州的市花,花型多样,包括单瓣、双瓣和重瓣。方静平告诉记者,不同瓣型的茉莉花,香气、产量和抗性各有特点,“现在福州主栽品种是双瓣茉莉,因为它的抗虫害、抗病害性较强,但在香气上,它逊色于单瓣茉莉。”

单瓣不好种,双瓣不够香,这个困扰茶企多年的难题迟迟未解,亟需科研力量的注入。今年4月,方静平联合福建农林大学团队在国际植物学著名期刊发布有关“单瓣茉莉”“双瓣茉莉”高质量基因组的研究,破解了两种瓣型的全套基因组,也为找到茉莉花香气调控的“密钥”奠定基础。

方静平说,这个破解过程耗时4年。茉莉花基因组高度杂合,双瓣茉莉是二倍体,但单瓣茉莉却为嵌合体,为了“组装”好他们的基因组花了不少心思。“两种瓣型加起来有近5万个基因,我们在一遍遍摸索和调整组装方案中破解了基因组。”

茉莉花基因组的破解,大大缩短了茉莉花相关项目的研究时间。“这是项基础性工程,找到了‘钥匙’后,开门就容易得多,可以通过多组学联合分析、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方法改良双瓣的基因,在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借助单瓣、重瓣等资源的基因优势,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双瓣茉莉的产量、花香等品质。”赵凯说。

让茉莉花香飘万里

一块茉莉花田,倾注了这支跨专业、跨领域科特派团队多年的努力。

“我们专门组了个群,平时经常会分享、讨论一些新发现、新想法,因为领域、专业的不同,还能碰撞出不同的火花。”王维奇说,团队的力量远大于过去的“单打独斗”,释放出更多能量。

除了专攻科技领域,科特派们还化身主播,为倾注了大量“智慧与心血”的福州茉莉花茶“代言”。在一次“福州市科技特派员直播活动”中,王维奇热情地向网友介绍福州茉莉花茶的“前世今生”,让好产品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据悉,该场直播观众达2.5万人,带动10万余元的产品销售。

闽榕公司有关负责人严锦华表示,“茶科技”领域正是公司当前要大力发展、布局的关键领域。“可以说,科特派团队的入驻与服务,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接下来还将和团队配合,在品种改良、新品种研发等方面多下功夫。”

王维奇告诉记者,他们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企业也提供了平台。这为科研人员加深对产业、市场的了解,促使科技成果有效转化落地带来更多可能性。眼下,这个团队仍在为茉莉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希望让茉莉花香飘万里。

蓝瑜萍 林奕婷 黄巧丽

来源:福州日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