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阐明茶叶中蒽醌的发生规律及污染程度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阐明茶叶中蒽醌的发生规律及污染程度

9,10-蒽醌(Anthraquinone,图1)是一种化工用产品,用作染料制作原料、造纸、农用驱鸟剂等,目前蒽醌在欧盟及其他一些国家均没有用于农业生产的记录。虽然蒽醌被认为低毒,但是欧洲食品安全局在重评估报告中指出,AQ可能存在致癌风险。因此欧盟制定了其在茶叶中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 mg/kg。

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叶中均有蒽醌检出,茶叶中蒽醌污染成为国际茶叶贸易的重大问题。自2012年欧盟通报我国茶叶中蒽醌超标以来,该问题愈发严重。2015年我国茶叶中蒽醌超标的通报数量位列欧盟通报首位。阐明蒽醌在茶叶中的转移规律是探明其污染源并开发控制技术的前提。

近期,Beverage Plant Research 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陈宗懋院士团队题为9,10-Anthraquinone contamination in tea processing using coal as heat source 的研究论文。

图1 9, 10-蒽醌的化学结构式

该论文利用改良的茶叶中蒽醌测定方法,研究了茶叶加工中以煤为燃料时,茶叶中蒽醌的发生规律和污染程度。在以煤为热源的绿茶加工中,茶叶中蒽醌含量较电能相比增加了4.3~23.9倍(图2),同时环境中蒽醌水平增加了3倍(图3);在以煤为热源的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蒽醌的发生和污染与绿茶中的趋势类似(图4);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以煤为热源加工的茶叶中蒽醌的超标率(50.0%~85.0%)远高于电能加工的茶叶(5.0%~35.0%)。因此推断茶叶与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可能接触的步骤,如杀青和干燥步骤是茶叶加工中蒽醌产生的主要步骤,建议以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作为茶叶加工过程中热源。

图2 以电和煤为热源的绿茶加工过程中的蒽醌水平

图3 以电和煤为热源的环境中的蒽醌水平

图4 天然气-电混合和煤为热源的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蒽醌水平

硕士研究生俞嘉伟为第一作者、周利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陈宗懋院士为本研究的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浙江省重大农业项目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的资助。

作者团队介绍:

第一作者:俞嘉伟,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开展燃料对茶叶中蒽醌的影响研究。

共同第一作者:周利,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农科院茶树病虫害防控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获得中国茶叶学会优秀女科技工作者称号。主要从事茶叶中农药残留和污染物行为特征和控制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3项,发表论文36篇、JCR Q1区15篇;授权国家专利4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参编著作4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3)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

通讯作者: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安全和茶叶植保专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Beverage Plant Research 期刊主编;曾任联合国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CAC CCPR)主席、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茶叶质量安全和茶树植保研究,是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和茶园昆虫化学生态学研究的开拓者。著有《中国茶经》和《中国茶叶大辞典》,发表论文400余篇、译文100万字以上;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奖5项、省部级奖励12项。

来源:Maximum学术出版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