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乡村逐梦:种莓茶助力乡村振兴 荒山“披绿”又“生金”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80后”乡村逐梦:种莓茶助力乡村振兴 荒山“披绿”又“生金”

“我是在大山里长大的孩子,内心深处的根始终还留在这些大山。”站在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白马山山顶眺望,“80后”刘超将梯田成片的莓茶基地尽收眼底,挎着背篓的村民们正忙碌着采茶。

如今满目皆绿的白马山天门郡莓茶基地,十几年前还是一座荒山,主要分布于永定区桥头乡熊家逻村和高枫村。刘超就出生在熊家逻村。在他的记忆里,“贫困”曾经是家乡的代名词。“交通闭塞,进出村通道只有一条土路;土壤性质不好,土地收成只有外面的六成……”

张家界莓茶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增收。杨华峰 摄

大学毕业后,刘超从药店营业员升到总经理,后又创业开起了连锁药店。小有成绩后,他就想带领乡亲们种植中药材。“我上学的学费都是乡亲们凑的,自己富了不算富,要让乡亲们一起致富。”

努力想改变家乡贫困状况的刘超,2008年返乡再创业,种植中药材,并于2014年成立湖南乾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事实并不如人意,因选择品种不适合当地环境,公司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

痛定思痛后,刘超重新定位,决定做“药食同源”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利用,通过半年的调研最终选定了有“黄酮之王”美誉的张家界莓茶。

“张家界莓茶有多种保健功效,清咽利嗓的效用很明显。”刘超说,近年来,永定区将张家界莓茶作为“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进行培育发展,将莓茶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并在政策扶持、技术服务、示范带动、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各种支持。“我们采用‘公司+合作联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莓茶‘密矮早’绿色标准化种植新技术,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在白马山天门郡莓茶基地,挎着背篓的村民们忙碌着采茶。杨华峰 摄

42岁的熊家逻村村民刘团结,现为白马山天门郡莓茶基地的小组长,负责基地一百多亩茶园的管护工作。“组织村民进行物理防治病虫害,除草,采茶等,每一项工序公司都有严格的标准。”他说,目前正值采茶季,采茶工一天可采摘一二十斤茶叶,以每斤7元的价格收购,手脚麻利的一天可赚150元左右,而且时间灵活,多做多得。他自己也因莓茶致富,“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还买了车”。

据了解,“中国莓茶之乡”永定区的莓茶总面积已达11.5万亩,2020年综合产值14.7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达5.5万人。刘超的公司自有莓茶种植基地5200亩,农商互联基地1.65万亩;建立了全国首个莓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专利授权38项;制定张家界莓茶产业化生产标准22项。在张家界高新区投资建设的湖南乾坤健康产业园,新建药食两用代用茶、功能食品、卫生化妆品3大车间8条生产线,5个10万级净化级别的GMP车间。

“我们一方面延长莓茶产业链,开发莓茶面膜、莓茶饲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另一方面推动茶旅融合,建设莓茶主题公园、莓茶生产加工及制茶体验馆。”刘超说,公司正结合熊家逻村乡村振兴规划,将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拍摄地——白马山天门郡莓茶基地,打造成茶旅结合的生态旅游观光园。来这里,不仅可体验茶园风光、特色美食、土家歌舞等张家界当地特色的风土人情,还有采茶制茶、篝火露营、烧烤、杀年猪、打年糕等特色项目。

“如今,大山不再是贫困的代名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尤其在张家界,它更是财富和资源的象征,到处都是宝。”拥有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副会长、湖南省2020年“百名最美扶贫人物”等头衔的刘超对未来有着更多期许:打造张家界莓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

(邓霞 张雪盈)

来源:中国新闻网,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