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料峭,轻抚过彝朗山的百亩茶林。我们也随着春风,来到位于施甸县摆榔乡尖山村的道酬古树茶合作社。这是道酬合作社成立的第三个年头。在此之前,它的名字是“道酬农庄”。戴学江,便是道酬农庄的开创者。
几年前,脱贫攻坚号角声声,尖山村一改以往的贫困面貌,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阁楼,喝上了干净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着村民们努力寻找着致富门路。
戴学江,便在此时看到了“商机”。
于是,2019年,在摆榔乡党委政府和十多户尖山村群众的支持下,道酬农庄“摇身一变”,晋升为了“尖山村道酬古树茶合作社”。合作社以盘活古树茶产业为抓手,以“党支部+合作社+小作坊+农户”的运营模式为依托,将尖山村数百亩古树茶园“凝聚”到了一起。用更加精细的制作加工手艺和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为本就得天独厚的古树茶赋予了“新的生命”。
我们到时,他正准备去茶园采茶。
“春分过后,断断续续的一直有雨,这两日天终于放晴,春茶也到了掐芽的好时候”,跟随他的脚步,我们来到了山林中的茶园。彼时日头正足,林间偶有微风轻拂,携着阵阵茶香和婉转的歌声。
茶园里,布朗族少女们轻轻的哼着歌,覆手之间,色泽翠绿的春茶便收入篮中。
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修养生息,春季茶芽肥硕,叶质柔软,片片嫩绿,丝丝缕缕都蕴含着春的柔情和雨的润泽。
看着在茶园里忙碌穿梭的茶农,我们也试探性的掐了几叶,但总觉得辜负了这片茶园忍耐了一整个冬季的心意,只能搭把手,抬着一筐筐新叶回到尖山村道酬古树茶合作社。
合作社内茶香更为浓郁,刚采摘下来的茶叶,要在适定的温度、湿度下均匀的铺开,摊晾,或许因为这是她最后的一抹绿色,放眼望去,竟比其在枝头摇曳之时,更为动人。
从来佳茗似佳人,一壶好茶,要历经摊晾、杀青、揉捻、分筛、晾晒,数道工序,才能唤醒深藏的韵味。这短短的一日,我们倒是陪着这“佳人”走完了半生。
这样说来,不免有些凄凉,但细细想来,正是这些繁琐的工序,赋予了春茶别样的滋味,才能在最后冲泡之时,重新绽放属于她的另类风采。
提起泡茶,戴学江说,用尖山同心泉的山泉水泡出来的茶,才是真正的人间清欢。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动身前往同心泉取水,途中还偶遇了一位自称喝了这泉水20年的村民携着两桶水满载而归。细细打听了一番才知道,同心泉是尖山的一眼天然山泉水,从前人们只觉得口感清冽,无杂质,送检之后才知道,这水里面含有硒等多种矿物质,是山泉水中的上品,饮之有益。此后来这里取水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有时甚至还需要排起长队。
高山岩岩,流水潺潺,竹茂木翘,鸟鸣琅然,这是同心泉给我的第一印象。浮岚暖翠,青龙吐水,林籁泉韵,竹片担山,这一汩山泉,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让那么多人心驰神往?
取水,煎茶,品茗。
我们围坐在道酬古树茶合作社的待客室,享受着“尖山春茶煮春水”带来的静谧与闲适。我并不懂茶,只觉水汽氤氲,茶香四溢。
此时恰巧有合作社的社员前来交茶,看着他们的笑脸,我突然就懂了这春水煎茶的别样滋味。
翠绿的茶芽,承载着尖山村无数群众对致富振兴的期待与向往。虽然在许多繁琐的工序下,茶叶失去了她原有的色彩,但清冽的泉水却能助其“重现芳华”;虽然尖山的群众们,也经历过道路泥泞、水电不通的时代,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却让彝郎山头开出了耀眼夺目的民族之花。
杯盏之间,茶叶随着春水浮沉,短短数年,尖山村道酬古树茶合作社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道酬古树茶合作社共有社员46户,带动了周边217户茶农乘上乡村振兴的时代之舟,实现了增收致富。而戴学江也在群众的支持下,以极高的呼声,当选了尖山村的党总支副书记、主任。
尖山村道酬古树茶合作社的发展史,便是摆榔乡脱贫攻坚胜利后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新篇章的真实写照。
戴学江说,如今的道酬古树茶合作社,已经实现了走出去的目标,接下来便是以合作社为旗,依托特有的民族文化与生态资源,让更多的人看到道酬古树茶合作社,看到尖山,并来到尖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酬古树茶合作社为尖山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了一抹新绿。而今复苏之风正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加浓烈,相信在奋进的路上,还将会涌现出更多像戴学江一样的人,手握前行之舵,扛起发展之责,带领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走好乡村振兴路。(张应珊)
来源: 云南网-保山新闻网 ,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