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亮相2017北京“两展一节”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湄潭茶亮相2017北京“两展一节”

 

 

6月17日下午,“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北京马连道国际茶文化展、遵义茶文化节”(2017北京“两展一节”)湄潭县专场推介会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庆,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副主席程军,遵义市政协副主席田刚,湄潭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副县长聂珍玉,以及全国知名茶叶采购商负责人、金融界代表、文艺界代表、茶爱好者,首都群众代表,湄潭籍在京各界人士参加推介会。推介会围绕湄潭茶发展、茶旅一体化、浓郁的茶文化,“遵义红”“湄潭翠芽”等品牌茶进行宣传推介。

2017北京国际茶业展茶叶评选推介活动中,贵州遵义湄潭栗香茶业公司的贵州栗香茶、兰馨茶业公司的兰馨牌湄潭翠芽、盛兴茶业公司的遵义红醉相思获特别金奖,阳春白雪茶业公司的阳春白雪牌湄潭翠芽获香金奖。
 

湄潭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成果显著

湄潭是贵州最大的茶区,在“全国重点产茶县”排位第二。2016年,全县有茶园60万亩,涉及8.8万农户35.1万余人。投产茶园48万亩,茶叶总产量5.3万吨、产值35.9亿元、综合收入88.5亿元。在2016年第十二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黄山茶会上,湄潭茶获“中国十大最美茶乡”。

 

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

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多措并举打造贵州干净茶。结合贵州茶“一节一会”生态茶园建设,通过政府采购粘虫板、杀虫灯,在铜鼓井、接官坪、七彩部落、核桃坝、中国茶海、高台茶山等茶旅区域以及高速公路、湄潭至马山公路沿线实施茶园绿色防控全覆盖,在马山村、观音阁村等地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全县实施绿色防控4万多亩。县茶产业发展中心编制和印发《湄潭茶叶加工十要十不准》1万余份,加强宣传落实,提高茶叶清洁化生产,从茶青收购、加工等环节严把茶叶质量安全。启动了2016-2017年旧茶园改造提升示范基地建设,18家企业建立“企业+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按照统一除草修剪、统一专用肥料、统一联防联治、统一茶青收购、统一抽样检验“五统一”要求进行茶园标准化管理2万余亩,从源头保障了茶叶质量安全,打造贵州干净茶的湄潭样本。

 

普及提升茶文化

结合象山樱花节,组织10家茶叶企业参加象山樱花节品茗,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协助完成采茶、茶艺表演和手工炒茶表演活动;利用五一、国庆节等湄潭旅游的高峰期,组织15家企业在茶乡广场、高速路口、旅游景区等地开展品茗活动,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以贵州茶“一节一会”为契机,组织开展茶文化知识、茶叶品鉴、茶叶冲泡和茶道茶艺、茶与养生健康知识培训,培训全县干部职工4期3000余人次,印发茶文化宣传资料1万余份。

 

宣传与推介让品牌叫得更响

为了更好宣传和推介湄潭茶叶进军全国各地,先进参加了信阳茶博会、2016中国(上海)国际茶业博览会”,2016“丝稠之路·黔茶飘香”重庆站推介活动等全国各地知名茶事活动,让“湄潭翠芽”“遵义红”茶叶品牌叫得更响。全年累计在中央、贵州、遵义等电视台,《人民日报》《贵州日报》、《遵义日报》、《西部开发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茶叶网、贵州茶叶新闻网、贵州农业信息网、贵州茶香等各级媒体及报刊杂志投放大量茶产业信息上100余条。积极开展参观考察接待宣传,全年接待国内外80多个参观代表团1000余人次。

作为贵州第一茶产业大县,湄潭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把发展茶叶产业作为守住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举措,坚定茶产业“6456”(60万亩生态茶园、4万吨茶叶产量、5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亩均收入6000元以上)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努力探索与实践茶产业“接二连三”,不断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走出了一条绿色崛起、城乡统筹、后发赶超的全面小康之路。

 

湄潭茶旅一体化蓬勃发展

湄潭处处是景。近年来,湄潭立足生态为先,特色为要,依托60余万亩生态茶园和63.9%的森林覆盖率,按照“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的茶旅、农旅一体化等的发展思路,探索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在湄潭,看得见的是茶园,看不见的还是茶园。湄潭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县,良好的生态禀赋、北纬27°区位、大面积的酸性土壤和基本成型的茶产业链条让全县上下形成了“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在茶、成败在茶”的共识。湄潭依托“一代接着一代干”发展起来的茶产业,做足茶的文章,推动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目前,全县茶园面积从2年前的30万亩增加到60余万亩,投产茶园从16.5万亩增加到52万亩,产量从1.5万吨增加到4.1万吨,综合收入从14亿元增加到50亿元,茶业综合效益跃居全国茶业百强县第二位。

茶叶产业是湄潭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产业支撑。湄潭在做大做强茶叶一产、二产的同时,大力推进茶旅一体化发展,深入挖掘茶文化内涵,走出一条以茶促旅、以旅兴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正在打造的“一山(象山茶植物博览园)、一海(中国茶海)、一城(中国茶城)、一壶(天下第一壶)、一馆(贵州茶文化生态博物馆)、一村(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核桃坝)”等茶文化旅游景点逐步形成,“六线九园”彩湄工程和100余公里的茶园木栈道,正在将散落的珍珠串成斑斓的项链,形成全景域的茶旅格局,基本实现了茶区变景区的目标。特别是在茶园景区推出“采茶、制茶、品茗”主题产品,吸引大批游客参与体验,还带动了茶的销售,可谓一举两得,真正实现产业发展的接二连三。

如何做大做强茶旅一体化,湄潭县全力做强茶旅游。一头连着文化,深入挖掘茶文化知识,寻找文化载体;一头连接茶园,做大生态、养生休闲旅游,是湄潭茶旅一体化的探索发展的新路子,也是湄潭得天独厚的资源。在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的同时,湄潭县加快茶文化的开发和挖掘。湄潭茶文化生态茶博馆是关于茶文化主题的展览馆,共展陈了茶的起源、古代茶事、历史名茶、民国中央实验茶场、茶叶农垦、茶叶科研、茶叶供销与外贸、当代茶叶、茶礼茶俗等内容。全面、系统展示贵州茶文化从起源发展至现在的全过程。不仅见证了上个世纪我国茶业的辉煌历史,更是奠定贵州在上世纪中国现当代茶业的地位。

一业兴,百业旺。依托茶叶,湄潭40万农民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湄潭,茶产业发展加快了产业转型,为产业发展、精准扶贫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茶叶专业村、优质米专业村、乡村旅游专业村、烤烟专业村、青田鱼专业村,许许多多的专业村打造出湄潭特有的物产品牌,鼓起了农民的腰包。2016年湄潭农民人均可支配达到11054元,小康实现程度达95%,是全省城乡差别最小的县之一。一曲源自湄潭田家沟的花灯戏民谣《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老百姓的心声。“走,到湄潭当农民去”,正是湄潭农民富裕、幸福、安康的真实写照。

湄潭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勰表示,湄潭要依托茶产业,做好茶旅一体化文章。力争创建2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县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县的跨越,将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我县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把湄潭建成全国知名的极富特色的全景域开放式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休闲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