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的及时防控,正确引导,以及广大民众的支持,广州疫情逐渐平复,芳村所在的各大茶城也陆续解封,算得上是酷夏的一场清凉了。随着而来的,还有疫情平复之后相继而来的机遇,顺势而为,将是接下来整个茶行业都要考虑的问题。
在去年的疫情之下,尽管出现了众多难关,但不可否认的是,挑战同样伴随着机遇,疫情之后的消费小高潮促进了一段时间内茶行业的繁荣,同时,在疫情之“受伤”最重的产业上游的茶农,加速了工业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脚步,以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催生了线上渠道在茶产业的飞速发展,众多茶企纷纷进行自身升级,进行产品多样化、延伸产业链、跨界合作、电商直播等。
此次疫情,正是采摘季已过,众多茶企产品上新的阶段,疫情的影响多在中下游的茶企茶商,疫情直接导致了广州茶博会的提前结束及深圳茶博会的延期,同时珠三角大量茶城进入封控。而在这一波疫情即将平复的情况下,众多茶商茶企又要如何才能抓住机遇,一跃而上?
调整产品结构改进营销方式
随着生活节奏日渐加快,茶这种极消耗时间的休闲饮品,地位变得极其尴尬,茶甚至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小部分人的“专属”。尽管在疫情的助推之下,人们更重视日常饮食的健康性,茶同样步入大众的视线。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要说服大部分人去接受传统饮茶习惯不大现实,企业需要调整自身的产品结构,去适应大众。
线上产品和快消品就是极好的选择。一方面,快消品的属性,可以让大众快速地接受茶这一饮品,增加用户人群;另一方面,线上产品的便捷性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管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品,而不必耗费时间前往购买。
大茶企布局中高端市场,抢占消费力庞大的中年群体,但同时,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并不弱于其他群体,且对于收藏投资兴趣缺乏,更关注产品的性价比,快消品和线上产品都能快速打开市场。相对其他地区而言,珠三角地区的特性更会放大快消品及线上产品的重要性。
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寓意着需要改变营销方式。茶行业的特性决定了线下营销的不可或缺,线上则是当前的大势所趋,以多渠道结合进行营销、推广、获客,并抓住疫情所带来的机遇,推广茶所带来的健康效用,必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拓宽获客渠道获取广泛流量
线下渠道之中,茶行业呈现出产品聚集化,如勐海-制造之都,东莞-藏茶之都,广州-流通之都,产品的高度聚集使消费人群也出现了明显的地域分布,南方市场一片火热,北方市场少人问津。突破空间界域的限制,多渠道资源整合,共促茶行业发展,是茶情报“南茶北上·慕茗而来”系列活动的不变初心。以点带面,拓宽发展渠道,发掘更多的潜在市场。
而作为市场风云中心点的珠三角地区,乡邻宗亲抱团发展的特性十分突出,线下渠道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在利用网络的快速传播之后,宗族亲缘关系的连接更变得宽广无际,加之利益的纠缠,便足以变成开拓市场的一把利剑。
线上渠道的开发,在使消费者获得便利的过程中,企业同样可以通过线上渠道的大数据,获取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得到更有利于营销推广的信息。同时线上渠道的获客能力在大数据的加持下,效率、精度、影响力都要优于线下渠道,茶这一传统商品同样如此,疫情后的时代,更加强了消费群体的“宅”属性,线上的传播能力也在无形中加强。
短视频营销已逐渐成为众多茶企的营销优选,短视频红利期之下,茶商茶企都要利用好这把利器,发掘自身的优势,形成独特风格,获取更多流量。但同时,在茶行业这个传统的行业之中,绝无法彻底放弃线下渠道,需要重视线上和线下的结合,做好渠道多元化建设,完善自身。
重视客户管理维护私域流量
疫情后时代,更体现出客户管理的重要性,在企业停摆的期间,如何留存住客户,使之保持粘性,坚持到危机过去,是茶行业乃至所有行业企业都必须弄清楚的事。将拥有一定粘性的用户整合在一起,组成社群、平台等,就构成了私域流量,如益友会之于大益。
构建私域流量将能很好地保持住用户的粘性,同时企业可以将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有效地传播出去。私域流量的维护,最重要的是互动,以互动获得反馈,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挽留住用户,保持一贯的粘性,私域流量池的优势便在于此。
尤其在广州疫情期间,整个芳村大大小小的茶叶店都被停业,在这个时间段,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私域流量进行维护,即朋友圈、社群、平台等,表达渡过难关的决心,营造战疫必胜的氛围,并不时彰显自己的存在,加强用户的粘性。
线下渠道是茶行业获取私域流量的一大来源,注定了线下渠道存在的必要性。线上渠道则能弥补线下渠道的有限性,突破空间及时间限制,将获取私域流量的渠道进一步拓宽。随着私域流量的获取,消费自然可以得到增长,但想要持久的发展,就需要提高客户的复购率。复购率的根本在于产品及服务,服务需要企业提升自身的管理,而产品则要通过大数据的引导及客户的反馈,以做出最优的调整,相互促进,使流量源源不断。
当前时代,流量为王,即以最大程度获得关注为目的,所要做的就是以最恰当的方式获取最多的流量,并做好流量的吸取、留存、变现、转化,而后相互促进,实现流量的稳定增长。以产品为前提,多渠道结合营销推广,调整适应市场环境,才能实现在茶市场的翻覆中乘风破浪!
来源:茶情报,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