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茶文化凭啥这么热?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云南茶文化凭啥这么热?

当下,以撰写出版茶学图书、举办茶学沙龙、茶学研讨、茶艺培训、茶书展览、饮茶休闲、茶山旅游等为代表的“茶文化热”在云南大行其道。

近日,记者来到在昆明茶界颇有名气的猫猫茶书馆,见到著名的茶文化畅销书作家周重林正在忙着为购买其新作《茶之基本》的读者签名。

在这个以专卖茶书的书店里,书架上有一百多种国内外的茶学图书在售。书店经理猫猫说,从2017年2月开业至今,这个小书店已经销售了600万码洋的各类茶书。今年销售更是看好,《茶叶战争》《易武与古六大茶山》《绿色黄金·茶叶帝国》《普洱熟茶教科书》等很受茶友们的欢迎,而今年2月才出版、解读茶圣陆羽《茶经》的《茶之基本》已经是第2次印刷,目前卖出了2万多册,很快要第3次印刷。

有一个千亿元的大产业支撑

“茶文化”为何会在云南兴起这样的热潮?

记者采访了几位云南茶文化专家与茶行业的企业家,他们都一致认为这得益于飞速崛起的云南茶产业。

“茶是中国人民送给世界最好的礼物——健康饮料。中国人利用茶已有3千年历史,茶树的栽培和利用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双重价值的代表性物种。云南是茶的故乡,茶是云南各族人民对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一个代表。”今年83岁的国际著名的植物学家、中国植物学会民族植物学分会名誉理事长、中科院昆明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裴盛基先生这样说。

在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密布着一个个茶叶店铺,不停地进出着车辆与南来北往的茶商、茶客的昆明雄达茶文化城,也仿佛用一派繁荣景象为裴盛基先生的话在背书。在此销售的为广大茶叶消费者所周知的“老班章”“冰岛”“昔归”“易武”等云南名牌普洱茶,不仅吸引了云南本土的众多茶叶商家,也令来自福建、浙江、广东、安徽等地茶商长期扎根在此经营。还不时有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外国茶商来此洽谈生意。

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云南省委省政府就开始依托众多古茶树资源优势,为打造云茶产业谋篇布局。到2015年,云南省的茶叶产值达623亿元。“十三五”时期,云南省委、省政府将茶产业列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的重点。

近年来,云南省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不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路径。云南省2016年出台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要求各地大力实施规模化强茶战略,全面增强云茶产业综合实力。2017年又正式出台了《云南省茶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云南省茶产业物种资源、生态环境、产业基础、产品特色等优势,到2022年,全省茶叶面积稳定在630万亩左右,茶叶产量达到4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案的第8条明确说要“加强对云茶文化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大力推进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为茶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提升产业竞争软实力”。为此,云南各地深入挖掘“茶马古道”文化价值,收集、整理与云茶有关的历史、传说、传奇故事,陆续建设了一批具有浓郁茶文化特色的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开展茶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行动,传承普洱茶传统技艺,举办普洱茶博览会,评选云南十大名茶,培养了一大批宣传云茶文化的学者和专家,作为弘扬云茶文化代言人。

同时,全省纷纷推动茶旅一体化,促进茶产业与特色旅游、民族风情文化、绿色餐饮、“大健康”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茶产业的生态、休闲、文化和非农价值,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新业态,推进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拓展茶产业功能。云南省计划到2022年,打造3个茶产业三产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个以茶叶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10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建设100个秀美茶园、美丽茶乡村。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与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的统计,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达720万亩,比2019年增加43.3万亩,增长6.4%;全省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1.4亿元,比上年增加65.4亿元,增长7%,“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0%。

有一个扬名海内外的茶文化研究群体

茶文化之所以能“热”在云南,并非空穴来风。

这里,简略回首一下云南茶文化的几个大事件,无疑有助于理解茶文化为何能在被誉为“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云南越来越热。

1990年7月,云南大学青年教师木霁弘联合陈保亚、李旭、徐涌涛、王晓松、李林等人徒步考察滇藏、川藏交界一带的历史文化,首次提出了“茶马古道”这一后来为国内外学界普遍追捧的学术概念,在国际上引发了“茶马古道”研究及旅游热,使得“茶马古道”成为近年来一个流行海内外的标志性文化符号。

2002年6月3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云南省茶叶协会联手,在普洱茶乡景洪市共同主办了2002年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中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190名专家学者参加。

2007年,国际上首个以“茶马古道”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茶马古道文化研究所在云南大学正式成立,推动从历史、语言、地理、文化、风俗等多角度开展了云南茶文化的研究。

在专家学者们的积极推动下,2013年3月,云南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积极将省内保存完好的300多公里茶马古道路段和230个文物点(包括村落、寺庙、客栈、商号、古茶园)成功申报为全国第7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遗产首次整体列入了国家依法保护的范畴。

2011年9月,作为云南普洱茶制作技艺突出代表的“大益茶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1月,拥有1.8万亩古茶林的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被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是我国第一次为一座茶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20年5月21日,在首个“国际茶日”来临之际,“世界茶叶图书馆”在西南林业大学正式成立。同时,与其相配套的古茶树研究中心挂牌,“世界茶树原产地古茶树资源展”也正式展出。它们以古今中外丰富的茶书、茶企资料和茶叶大数据为依托,以古茶树研究为基点,集研究、展示、交流为一体。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国家一级评茶师、云南弘益大学堂校长李乐骏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茶,从来不仅仅是有物质的一面,中国茶人,自古就更加关注茶中的精神力量。所谓‘君子不喝无道之茶’,自古不虚。没有什么比茶人更幸福的工作了,因为茶人的唯一产品,就是美好。”

由他创办的追求“美好”的弘益大学堂,2014年至今,累计培养学员6500余人;创办弘益茶道美学在线内容平台,收获四十余万读者的订阅与认可;发起弘益茶会500余场,公益奉茶超过50万杯,成为国内有影响的茶文化机构之一。

放眼昆明、临沧、大理、景洪、勐海、普洱等地,开展普洱茶文化研究、茶马古道文物展示、茶艺培训都已经蔚然成风。

走进云南大益集团公司设在勐海茶厂的大益馆,里面有一个专门进行茶道研修与培训的大益茶道学院。作为中国首家职业茶道师认证及研修机构,于2010年5月在昆明成立。成立以来,大益茶道院持续开展富有特色的茶道教育和茶文化推广活动,成效卓著。目前已在海内外开办各类职业茶道班、茶业经营班百余期,培训学员数万名;连续多年举办大学茶道师资研修班,为全国100余所高校近500名大学老师进行了茶道专业培训,帮助40余所高校开设了大学茶道公共选修课,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大益茶道院还成立了中国茶修中心,在北京、昆明、勐海设立三大教学基地,着力传播健康的饮茶之道。

而总部设在有“中国第一茶叶大县”美誉、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雨林古茶坊,则致力于传播云南古茶树文化,从2012年起组织开展茶山旅游,已经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超50000名茶友造访云南普洱茶山,让大家实地感受云南久远的茶文化。

更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一批批研究、写作云南茶马古道历史、普洱茶文化、茶叶发展史等问题的专家学者活跃在全省各地。

木霁弘、黄桂枢、邵宛芳、杨海潮、周红杰、詹英佩、雷平阳、周重林、杨凯、李炎、胡浩明等一大批学者专家,撰写出版了众多关于云南茶文化历史、现状以及普洱茶相关知识的著作。其中,一些专著成为国内茶文化研究与普及的畅销书,重要代表作有《茶马古道上的民族文化》《普洱茶文化大观》《普洱茶记》《云茶大典》《中国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茶叶战争》《茶叶江山》《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造物记:云南古茶园的秘密》等。作为云南茶文化研究后起之秀的青年专家周重林,连续出版了多部茶文化畅销书,他的茶书《民国茶范》《茶之基本》等著作连续3年被评为“云南十大好书”之一。

同时,国家级、云南省的新闻媒体及以“茶叶复兴”等为代表的众多茶文化方面的自媒体账号,借助互联网大平台,为云南茶文化热潮不断摇旗呐喊、推波助澜。

有休闲文化大潮的助推

今年五一长假,来自全国各地1783万多名旅游者让云南多处景区“爆棚”,其中有些游客就是专门到云南古茶山旅游的。他们漫步昆明、大理、丽江、景洪、普洱、腾冲等地,各式各样的茶馆、茶吧、茶楼四处可见,充分感受到了盛行在云南的休闲饮茶之风。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中国城市休闲化的发展正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2021年4月28日下午,在西南林业大学世界茶叶图书馆举办的一场茶学沙龙演讲时,国际著名植物学家裴盛基先生说:“我国历来就有‘北方赛马,南方赛茶’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茶文化的范围,尤其在经济领域,以文化搭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导下,各地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蓬勃兴起,传统的茶馆文化随着人民生活提高进一步提升了大众对茶文化的生活情趣和健康需求,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注意到,历史上长期遭受贫困落后的云南今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2020年,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困扰云南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成功得到解决,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万亿元,增长4%。更可喜的是,云南“十三五”规划目标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在全国的排位从2015年第23位跃升到第18位。这为云南茶文化的流行奠定了最坚实的物质基础。

告别了贫困、逐渐富裕起来的云南各族人民可以在紧张工作劳动之余,享受轻松品茶的休闲乐趣。特别是在昆明、大理、景洪、普洱、丽江、临沧、腾冲等这些文化旅游融合效果显著的重要城市,生活休闲化发展势头迅猛。

根据2020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联合课题组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报告,2020中国城市休闲化指数排行榜中,涵盖了北上广深津渝蓉杭这些超大特大城市,作为Ⅰ型大城市的云南省会昆明位居第16位。这份报告预测,到2025年,在目前列入监测的我国36个主要城市中,包括昆明在内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休闲化水平将进入中高水平的发展阶段。

同样在2020年,12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休闲绿皮书:2019~202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认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促进休闲产业发展是我国未来的一项长期任务。它对于促进个体身心健康、融合家庭关系、增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促进国民消费、丰富经济形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周重林感慨地对记者说:“云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能够脱贫致富,要感谢茶,因为茶能富民兴边,茶能在今后的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云南应抓住普洱茶大发展的机遇,依托庞大的古茶树资源、生机勃勃的茶产业、新兴的茶文化创意机构,着力打造世界茶文化中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改善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饮茶消费有望成为未来我国休闲市场的增长新动能,而与茶产业发展相伴相生的茶文化也必将进一步普及与盛行。

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 记者任维东,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