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数十万元!天价岩茶,仅仅是价格问题吗?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1斤数十万元!天价岩茶,仅仅是价格问题吗?

01、新华视点的调查

2021年2月18日,农历大年初七, “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天价岩茶每斤数十万元,谁是幕后推手?”,经新华网等多家媒体转载,迅速引发广泛关注。

新华视点记者拿到一份最新的“2021年天价岩茶”榜单,上榜岩茶分“非卖品”和“在售品”。“非卖品”有18款茶,每斤价格均在10万元以上,售价在30万元以上的岩茶有14款;“在售品”有七八十款,每斤价格在5万元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天价茶”榜单成送礼依据,收受后还可回收、代售变现。与此同时,多数茶农非但没有因为天价茶受益,反倒是利益受损;天价茶还涉嫌奢侈腐败,应刹住这股风气。

实际上, “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早在 2018年4月13日就发布过题为“一公斤数万元甚至二十多万元!‘天价’茶叶是如何‘炒’出来的?”的推文,直指天价茶叶背后的乱象:“讲个故事”,就能卖一公斤二十多万元。只不过,那篇文章还主要只是针对各种“牛肉”,而且那时的“天价”比目前的“天价”还是更低一些。“天价”茶叶愈演愈烈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

02、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的公开信

实际上,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在2020年12月19日和2021年2月3日,先后发出过致全市茶企茶农的第二封公开信和第三封公开信。

在第二封公开信中写道,“近期,市场上出现的武夷山“天价茶”“恶俗花名”等乱象问题已严重影响到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封公开信明确提出三个“反对”:一是反对价格虚高,二是反对过度包装,三是反对恶俗花名。

第三封公开信中写道,近期,市场上的“天价茶”“恶俗名称”“过度包装”等乱象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到武夷茶的健康持续发展。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福建省委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肃整治领导干部利用名贵特产类特殊资源谋取私利问题的通知》(闽委办〔2018〕76号)文件精神,希望全市广大茶企茶人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好武夷茶良好的品牌形象,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公开信提出了四点:一是坚决反对“天价茶”,二是坚决反对“恶俗名称”, 三是坚决反对“过度包装”, 四是坚决支持和配合专项整治行动。

对比两封公开信,我们可以发现两点显著不同之处:

第一,与第二封公开信相比,第三封公开信是带着“指示精神”和“文件精神”开头的。

第二,同样是反对价格虚高,两封公开信的表述有明显不同。

第二封公开信的表述是,“反对价格虚高。坚决抵制虚标和哄抬武夷茶的市场价格行为,做到诚实守信、明码标价、依法经营。对每市斤定价超过10万元的,主动向市场监管局和税务局报备,照章纳税。对价格过高的“非卖品”“品鉴茶”上市销售开展自查工作,于2020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改。”

第三封公开信的表述是,“坚决反对‘天价茶’。承诺不参与虚标茶价、炒作天价等行为,不变相销售非卖品和赠品。自本公开信发布之日起,茶叶每500g定价不超过6万元,茶企要做到诚实守信、明码标价、依法经营、诚信纳税。”

很显然,第三封公开信的态度比第二封公开信的语气和态度要明确和严厉了许多,同时直接呼吁每500g茶叶的定价不超过6万元,而之前的态度是,如果你的茶叶每市斤定价超过10万元,那就主动向市场监管局和税务局报备和照章纳税。

03、武夷山市政府的要求与行动

笔者看到相关消息, 2021年2月3日,武夷山市市长主持召开了促进茶叶市场健康发展推进会,针对“天价茶叶”等茶叶市场乱象,研究讨论茶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思路,进一步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认清形势,摆正位置;二是要把握重点,标本兼治;三是要全力整治,确保成效。

会议认为,近年来,市场上的“天价茶叶”“恶俗名称”“过度包装”等乱象时有发生,已严重影响到武夷茶的健康持续发展。要站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全面统筹、系统推进,把“天价茶叶”问题作为一个重点课题来研究、来推动,重点解决好“有名无市”“有标不用”“有管不严”“有气无力”等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大茶叶市场监管力度,重点整治价格虚高、以次充好、质价不一等现象,引导规范茶叶市场秩序。广大茶企要自觉抵制用外地茶冒充武夷山茶,杜绝劣质茶冒充优质茶等非法牟利行为。

我们看到,这个会议的时间与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工会第三封公开信的时间是同一天。

而实际上,在 2020年8月13日召开的武夷山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大会上,武夷山市政府部门就提出,要统筹把握好发展与保护、价高与价低、品质与品牌、市场与政府、企业与社会“五个关系”。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要加强管理,解决茶叶市场乱问题;拓宽渠道,解决茶叶滞销问题;搭建平台,解决茶文化影响不大问题;整合提升,解决产业竞争力不强问题。

04、各方评论

1)媒体的评论

“光明论” 微信公众号2021年2月19日发布了署名王石川的评论,“天价岩茶藏着多少“腐败”想象”,文中写道:

10克1泡的茶叶9600元,每斤48万元,这样的茶叶谁买得起?谁又喝得起?其实,如果不偏离法治轨道,“炒”茶并无原罪;如果符合市场遴选,岩茶变成奢侈品也无可厚非。

问题是,少数人在畸形利益驱动下,把岩茶“炒”成了“天价茶”,还炒出了诸多乱象,炒坏了社会风气……试问,“天价茶”成了“敲门砖”,买来的茶都送给了谁?又都是哪些人收了茶?在这个送与收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换言之,是不是腐败?

“新京报”微信公众号于今天发表了署名杨玉龙的评论文章,“30万元1斤,“天价岩茶”伤了谁”。文中写道:

“炒茶”若是市场化操作、未偏离法治轨道,那或许还在“市场行为”的范畴。但眼下看,有些“炒茶”行为背后是串联操纵价格的嫌疑,还附着了太多的利益勾兑需求。

不必讳言,“天价岩茶”不仅扰乱市场,也会让茶农受到伤害。报道显示,这些年高端岩茶火爆,受益的却主要是茶商和少数茶农,武夷山大多数茶农不但没有受益,反而成为受害者。比如,“天价”等乱象,导致岩茶的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乃至大量中低端岩茶遭遇市场滞销“寒流”,其对相关产业的伤害不能小觑。

2)业内人士的评论

2021年1月4日,笔者看到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志斌先生的朋友圈信息:

廿六小时的武夷行程,品茶,会友,美食一样没耽误。只是面对萧条的旅游市场,寂静的武夷山庄,心里有些添堵!在福州时,老同学,老部下聊起岩茶眉飞色舞,说起价格万元起跳……原以为繁荣的茶市会让武夷山有新的飞跃,可失望的是,高价带来的是量跌,加上再次的过度包装与以次充好的现象再度兴盛,长此下去,岩茶产业堪忧!“牛肉”之后路在何方?

十多年前大姐有首打油诗:“做茶不用功,完全靠火功。乱七八糟大红袍,胡说八道当茶道”,形象地摡括了当时“大红袍”的乱象。现在到处是“牛肉”,遍地比香气,我也来一首:做茶靠香功,卖茶靠妆功,岩茶变成牛马肉,武夷岂成动物园?[偷笑][偷笑]

无独有偶, 2021年2月16日,一位业界资深人士给笔者发来那份流传甚广的“武夷岩茶品牌价格排行榜”。并感慨道:

当一个月工资喝不起一泡茶的时候,那已经不是茶了。有的产品名还居然敢叫不忘初心[呲牙]

贪婪!

(岩茶)积压严重,正常的茶已经卖不动,茶农已经坐不住了。

但这种现象需要我们相关部门与人去反省,当初是谁造成的?与安溪的现象及结局有共像,但有过之而无不及。

茶产品需要匠心精神打造精品,但不是靠价格打造。而是以产品力来打造品牌,使之可持续发展。中国茶产业发展走入歧途。

笔者昨日将“新华视点”的那篇文章转发到了 「茶业管理评论」茶友群里,引发了众多群友的热烈讨论。总体而言大体是如下看法:

“茶叶不能出顶级品质的产品?茶叶不能出现艺术品?很贵的岩茶,只要它的品质能对应价格,那就没问题,很多人愿意买单。”“各个茶类都一样,打击假冒伪劣才应该是政府目前最应该做的。”

“存在就合理,能热闹就是有市场,做好自己就好。”“市场经济,买卖自由。”

“风气不能偏。”

“岩茶在福建省内和省外,完全是两个世界。对于岩茶行业的发展,短时间是会有影响。但对于长期发展,如果推动行业更加市场化,那就是利好。”

“岩茶市场浮躁,风险上升很快,需要调控是必然的。系统调控还是需要很多精力,需要做很多工作。不过执行者好像对怎么调控摸不着头脑,也想速战速决,所以一刀切。”

3)业外人士的观点

笔者就此话题与茶叶圈外的几位朋友交流,他们有如下反馈:

“不会持久。”

“天价茶收割的是啥?位高权重者需要道场,道场需要道具。”

“潜意识,还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呲牙] 有市场,就有供给。”

“我还是认同这样的理念:让大家用公道的价钱喝到本真茶味,让茶叶回归商品属性,回归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本真逻辑。”

“中国人有能耐,去做出一个立顿那样的超级茶企来,而不是还在畸形消费理念上转不出来。中国茶企、茶人在中国国民走向高品质生活的征程里,需要探索如何将人们茶叶的商品性消费真正用产业路径去商品实现的本真命题。”

05、笔者的观点

对于“天价茶”,笔者有如下几点个人观点:

1)关注的天价茶问题,表面是价格问题,但又远远不仅仅是价格问题。社会各界关注的是因此而带来的诸如腐败、以次充好和质价不一等问题。


2)反对“天价茶”,并不是不可以有高价茶。实际上,60000元/500克的价格,还是一个较高的天花板,也是充分考虑了武夷岩茶的品质、品牌、成本、供给与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实际上,在市场回归相对健康状态后,再出现更高价格的岩茶也不是没有可能,但它应该是有实在价值支撑而不应该是仅仅虚标价格。

3)价格主要由价值和供需决定,主要遵循市场规律,但也不能违背诚信原则,更不能违法经营。

4)就长远而言,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茶产业,应是更符合多方利益需求。因此,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以市场和消费为导向,打造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如果只是“搭便车”或“薅羊毛”心态,显然是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 如果产业不行了,那影响将是多方面。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从产业长远健康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天价岩茶,则显然不仅仅是价格问题,也不仅仅市场问题,更不仅仅是少数企业自由定价的问题。


5)推动和引导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许多茶产区政府已经、正在和即将面临的重要课题。比如,云南普洱茶在2007年经历的震荡、安溪铁观音最近几年的低谷调整、武夷岩茶目前面对的压力、福建白茶将来可能需要面对的挑战,大体都可以归类到这个课题。

而做好这个课题,则需要未雨绸缪,系统规划,多方协力和持续努力。

无疑,武夷岩茶天价风波,促使武夷岩茶在产业发展前行路上开了一门必修课。类似这门课,也将需要其它多个茶产区的利益相关方来同修。

注:内容来源茶业管理评论,原创作者邓增永,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