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堡茶在清代为什么能远销海外?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六堡茶在清代为什么能远销海外?

  六堡茶是历史名茶,因原产于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清康熙年间修编的《苍梧县志》记载:"茶产多贤乡六堡,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

  在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红、浓、陈、醇"的四绝品质及特殊的槟榔香味闻名遐迩,入选中国24种名茶,畅销粤港澳地区,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日本,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形成了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成为中国茶叶行销史上的一个传奇。

  六堡茶属黑茶类,是一种后发酵茶,茶性温和,滋味醇厚,越陈越好,年份久远的六堡茶称得上是“可以喝的古董”。

  岭南自古多瘴气,楚越地区先民采摘草药煎熬成汤后饮用以消暑祛湿、清热解毒的习俗却由来已久。巴蜀楚越之地野生茶树分布广泛,茶叶被煎煮成汤的历史绝对不会短暂,是故《尔雅》中“苦荼”一词也有“叶可炙作羹饮”的注释。

  因此可以推断,汉时从属于交趾的两广地区已经大量使用茶叶制品,是故《茶经》引《桐君录》所述称“又南方有瓜芦木,亦似茗,至苦涩,取为屑茶,饮亦可通夜不眠。煮盐人但资此饮,而交广最重,客来先设,乃加以香芼辈”。

  从上述史料中也不难推断,此时在南方地区,茶叶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草药来使用。茶叶从药用到成为日常饮品之间的过渡期,恐怕贯穿了整个汉朝。

  从“孙皓每飨宴座席,无不率分以七胜为限。虽不尽入口,皆浇灌取尽,曜饮酒不过二升,皓初礼异,密赐茶荈以代酒”这段最早的“以茶代酒”记载中可以看出,直至东吴末年,集体化饮茶的方式才逐渐产生,茶饮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习俗在南方地区才逐渐形成,而北方地区茶饮风气的形成则应该更为靠后。北魏中大夫杨元慎曾以“吴人之鬼,住居建康……菰稗为饭,茗饮作浆”为由戏辱南梁使臣陈庆之。

  由此可见,起码直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仍然认为经常喝制作浓稠得像浆一样的“茗饮”是南方地区的一种陋习,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此时“茗饮”在包括梧州在内的整个“吴地”已经蔚然成风。

  五六世纪时,两广人民已有普遍饮茶的习惯;从陆羽《茶经》讲到的制法来判断,采下鲜叶先制成团状、饼状或方块状的紧压茶较为可能,由此可见,六堡茶的产制,当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据《当代广西梧州地区》记载,梧州辖区内由北而南的桂江是当时水路交通的主动脉。桂江两岸,山水相连,沃土成片,山岚雾嶂,温湿滋润非常适应种茶。

  而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无须强调名山大川,只要得品种之优,环境之宜,培植之当,制作之精,便有名茶。六堡镇内的山脉,以其特有的地理气候环境非常适宜六堡茶树的生长。

  清代嘉庆年间,六堡茶就以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二十四名茶之列,产品远销香港、澳门、日本及东南亚等地,是广西传统的出口产品之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茶庄常用大字标榜"正宗苍梧六堡茶"以广招来客。当时由于产量有限,很多人只闻其名而没能喝上六堡茶。

  在文革时期,大批广西苍梧六堡茶上献中央,就连毛主席也喝过六堡茶,据2009年第10期《文史春秋》杂志刊载,毛泽东主席与李济深副主席的友谊桥梁和革命纽带却是李济深家乡(苍梧县)的六堡茶。

  六堡镇境内丘陵山地较多,山青水秀,山高林密、土层深厚,自然条件雨量充沛、气候温和,从而使六堡茶具有质优味醇,色褐香浓。

  六堡茶传统工艺的特点是渥堆发酵、蒸压、陈化,六堡茶生产至今还保留这种传统的生产工艺。据《中国茶叶》2002年24卷第五期论述,黑茶渥堆发酵主要机理是湿热作用、酶促作用和微生物作用,六堡茶在以上独特气候环境和渥堆发酵机理作用下,在地下防空洞茶窖的特殊环境进行陈化,在湿热作用的基础上,在微生物代谢活动参与下,共同形成了六堡茶这特有的“红、浓、陈、醇”的品质风味。

  六堡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品质优良,独具特色,外形茶条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间有黄花(俗称金花),内质香气陈纯,具有独特槟榔香味,汤色红浓,滋味醇厚爽口,叶底红褐;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六堡茶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水土和制作工艺,造就了六堡茶这一独特的地方品种。

  六堡茶原生态类的“老茶婆”是最具特色的药香六堡茶,它的制作过程:在清明前的早上采集、杀青(过热水),自然凉干,放在农家冷楼上自然陈化,。这种工艺生产的六堡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东汉。六堡茶沤堆类采制一芽二、三叶或一芽三、四叶,经特殊工艺制成。成茶条索长整,尚紧,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香气醇陈,甘醇爽口,叶底呈铜褐色,并带有松烟味和槟榔味。

  六堡茶的后发酵工艺先于普洱熟茶,在云南省茶业协会会长邹家驹的一篇《云南熟茶》第一句话就说到:“众所周知,云南生产熟茶始于1974年。”里面考证道:“我查阅了与紧压茶生产有关地区大理、版纳和思茅的文史资料,1974年以前都没有熟茶生产的记录。”他文中还记述了:“1948年以前,云南只有紧压茶到港,50年代初云南货到港大部分改为散茶。”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至五十年代后期,香港的茶楼逐步以这种“发水茶”为主,消费者普遍喜欢喝有陈香味红汤褐底的熟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饮茶认识的提高,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对健康的帮助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的销量逐年上升,关注六堡茶、品饮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广大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