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不需要立顿这样的公司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中国茶不需要立顿这样的公司

  这段时间一直有人问我中茶公司上市之后会爆发吗?

  我说不会,破发倒有可能。

  中茶公司最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靠垄断资源的计划经济时代是属于它的时代,现在只不过是一只消瘦的骆驼而已,去企查查上看一下它的股东结构就知道,他们都不差钱,可能并非完全是冲着股市圈钱去的,可能真想对标立顿、重振雄风。

  这家1949年成立的公司2019年度营业收入为16.28亿,当年营收毛利率为40.58%,当年销售各茶类的市场占比分别为:黑茶1.15%、乌龙茶1.74%、红茶1.67%、白茶0.77%。这样的业绩被2016年才上市,2018年就达20亿的小罐茶啪啪打脸。

  如果70历史的中华老字号算作金字招牌的话、这样的业绩只能说明这家公司的运营能力并无过人之处。如果中茶公司上市是为了提升美誉度和获得资本,那真的没有那个必要,如果想借资本市场机制,倒逼内部改革,强化执行力和营销创新来脱胎换骨,对于中茶这样一个臃肿散漫、派系林立的老牌茶企来说又岂非易事。

  2019年国内茶叶市场销售额为2739.50亿元(数据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企查查上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茶叶相关的企业132万家,其中60%以上的企业从事着茶叶批发与零售业务。一个看似并不小的蛋糕,却有130多万家竞争对手一起共享,在这任何业态都已基本成熟、任何商品都已慢慢饱和的市场大环境下,很难一家独大。

  “中国7万家茶企不如一家立顿”的这句不完全正确的废话已经传了N多年了,这个看似高大上的比拟,折射出那些动不动就以立顿为标榜的人们其实并不了解中国茶产业,或者说他们并不了解中国国情下的茶产业,就像当年成功学泛滥的时候,人们如饥如渴地学习拿破仑希尔、杰克韦尔奇等写的著作,妄想从世界500强企业的成功经验来武装自己总资产10万元的小厂一样,有着异曲同工的无知与尴尬。

  中国茶行业到底是否需要有立顿这样的公司吗?

  这需要搞清楚中国茶的优势在哪里?

  我们饮食习惯的差异?

  我们追求国饮的目的是什么?

  立顿的传记中写道:“是他第一次真正将茶做成了一个统一的品牌,无论何时何地,你买到的都是同样的茶。并且立顿的价格要便宜一半,这对其他茶企不亚于一次暴击。”

  没错,立顿是全球第一个将茶叶做成一个品牌、做成统一口味,并利用工业革命技术将成本降到最低的企业。

  1890年创立的立顿之所以成功,得益于当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得益于英国东印度公司打下的坚实贸易基础,使得其在欧美之间的海运贸易十分顺畅;使得让其迅速在英联邦国家斯里兰卡种植茶叶进行加工销售。

  在健康喝茶的语境下可追溯茶园很有必要,但离开口感讲源头对于中国茶客来说是本末倒置。

  而彼时,中国依旧走在衰落之中,甲午战争、清朝灭亡、军阀混战、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茶产业才重新恢复元气……

  1992年,由于市场的内销流通逐渐放开,消费者对农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茶产业开始快速发展,但由于当时农特产税尚未免除,交通尚不发达,很多政策尚不明朗,商业人员流动还是非常不方便。但那个时代港台文化、欧美文化开始进入国内并迅速流行。港台歌曲、好莱坞大片、可口可乐、沃尔玛、家乐福等文化现象、商品、商业都进入了中国,立顿也是那一年进入了中国市场。

  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几乎不喝茶、也几乎不懂茶,唯一切舶来品都是好东西。歌曲是港台的好听、饮料是美国的好喝、茶是英国的时尚。

  于是,立顿借着一个时代的潮流迅速占领了中国都市年轻人的市场。

  正是在同期,第一批为日后茶叶流通市场化运作奠定基础的安溪人开始走出家门兜售铁观音,开启了全民饮茶的时代。直到国内市场越来越放开,交通越来越便利,农特产税的取消,茶文化开始复兴,各大类茶叶开始风生水起,人们重温了茶的起源、制作、历史、分类,明白了谁是糟粕谁是精髓。

  当下的中国产茶地分布广阔,四大茶区20个省1000余县产茶,哪怕一县一品都有上千种。

  中国茶叶种类众多,按照工艺分有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普洱茶、再加工茶、非茶之茶几大类。在其中各大类下,又按照产区、工艺和品种进一步细分,那么中国茶就有数千种。

  中国茶地域性很强,几乎每个产区都有自己的主打茶品,除了市场追捧的名优茶和产区到销区硬流通的茶以外,一般都是哪里人喝哪里茶。

  中国有这个星球上最璀璨的饮食文化和茶文化,美食和好茶独步天下,没有之一。中国茶和中国菜一样,既广博又专精,没有一种菜能够统领天下,没有一款茶可以独霸四方。

  唯有一辈子都尝不完的美食,唯有一辈子都喝不遍的好茶才是中国菜和中国茶的最大魅力所在。

  立顿好比洋快餐,中国茶好比中国菜。立顿和洋快餐只做简单的拼配和套餐,口感单一但规模容易复制扩张;中国茶和中国菜品类众多菜系繁杂,但工艺和做法各不相同讲究地道正宗。

  试想,一辈子的大餐只有麦当劳,一辈子的好茶只有立顿红茶,这是你的追求吗?

  立顿真正茶科类的茶不过几款,红茶、绿茶、速溶茶粉,其他都是非茶之茶。

  至少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也在入乡随俗改变口味,而立顿呢?

  没有一种经营理念是可以永葆青春的,一百年前的金科玉律放到现在很有可能早已过时。

  中国有多少个产茶县至少有多少款茶,而多少款茶至少有多少个味道,这就是千百年来中国的茶客所追求的。如果将中国的茶叶做成红碎茶和绿碎茶这两种茶,我们的规模会超不过立顿吗?但是那样的茶又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所以,那些说7万家茶企敌不过一个立顿的那些人,都是被以GDP论英雄的思维所禁锢,不完全明白数亿饮茶人群的真正需求,也未必懂中国茶产业的未来在哪里。中国茶与立顿茶根本不在同一个赛道也不在同一个频道,立顿茶只能满足生理需求或早些年哈洋的虚荣心,中国茶既可以满足生理需求又可以满足精神需求。

  虽中国茶最大的需求市场在国内,最好的茶卖在国内,但整个种植生产产能已经供大于求,如何满足出口外需、如何扩大现有国外市场,这才是这个产业最应该去思考的。所以立顿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先进的工业自动化、产品标准理念、庞大的市场布局都值得我们借鉴。

  时代永远在变,每个时代永远都适应当下的需求。正如一句歌词:“一代人终将老去”,老去的也不止一个立顿,还有更多时过境迁的商业模式。中国茶最大的魅力所在是一辈子都喝不过来的“小而美、好而精”,这个行业的确需要几个头部大腕,几个最懂中国消费者的明星企业,他们是产业的标杆,是行业的表率,但如果将茶产业未来的宝全部押在他们身上肯定是不对的!

  当下的中国茶产业正处于百花齐放、千家争鸣的时代,各产茶省、各茶类最多还能再出几个山大王,但绝不可能再有统领六国的秦始皇。

  中国茶企,不会有巨无霸,也不需要有巨无霸。

  ——书卷弯刀,独立茶人,不止于茶。
来源 :啖茶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