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骏:中国茶美学空间是茶产业的一次转型升级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李乐骏:中国茶美学空间是茶产业的一次转型升级

  东方美学 茶意相伴

  近年来,随着“生活美学”的复兴,以茶为载体的美学空间在全国各地涌现,成为新时期空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引导更多的茶庄、茶馆等空间向茶美学空间方向发展,全面报道当前国内茶空间美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全媒体特邀部分空间美学方面专家推出“东方美学 茶意相伴”系列报道,以引导茶空间美学发展的正确导向。

  中国茶美学空间

  一次善意美好的新生活运动  

  作者:李乐骏

  茶文化学者,

  生活美学教育专家,

  现为弘益大学堂校长。

  自古以来,茶人以独特的眼界与践行,在世俗生活之外与之中,形成了一套基于茶道生命体悟的审美观念,可称之为:茶道美学。

  在此审美观念之上,去建构个人茶室或经营之茶馆茶店,可称之为:茶美学空间。

  中国茶人在茶美学空间的设计观念上,不断求索,一茶一叶的美学,在自然与人工之间,平衡发展。唐陆羽,倡导“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也着力于设计茶器,端正事茶仪轨。从陆羽开始,茶人就开始用“美”来诠释“理”。世人感受到动人心魄的茶道之美,便也自然把茶道义理深入人心。  

  茶人不是为“美”而“美”。茶道美学之美的背后,有陆羽先师以茶入世、教化人心的理想诉求。

  明清之际,中国社会民间经济文化愈加繁荣,茶道美学透过文人阶层不断弘扬。营造园林,必有茶室。山野小筑,也要有茶空间助兴怡情。

  今天很多茶人喜欢中式家具,但是满堂复古的红木家具,就是茶道美学吗?

  以《红楼梦》为例,中国人的美学空间,不仅仅是道具陈设,更重心性观念。在人们入住大观园之前,偌大的园子里是没有居民的。所以,曹雪芹用“寂寞”,来形容入住前的大观园。但是,一旦这些居民搬了进去,“登时园内花招绣带,柳拂香风,不似前番那等寂寞了”。当“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非常奇妙地,寂寞的园林有了生气,空洞的房子有了温度,甚至连那些建筑的名字,都显得更灵动了。  

  生活空间就是人的外化和延伸,它会带上主人的风格和气质。

  我们打开四个空间,分别构成两组对比:一组是大和小,参照贾母的房子之大,来看潇湘馆之小;一组是疏和密,疏是探春的秋爽斋,密是宝玉的怡红院。

  此间之妙,在于大小、密疏、虚实之间。正是这些丰富的二元性,构成了中国式空间美学的趣味。

  主要人物的居室,都不是闲笔,而是跟主人的心性气质交相呼应。这种居所,都是有灵魂的居所。

  由此可见,茶美学空间的核心,是人。

  每一间茶美学空间,最重要的是茶人的心性与气质。从这个维度来说,茶美学空间绝不是委托设计师“设计”出来的,而是靠茶人的心胸内涵“滋养”出来的。我常说好的空间如玉,正是此理。  

  茶空间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

  中国茶空间不仅承载茶人的个体品味,也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这一点,是当下很多一味求美、闭门风雅的茶空间最为欠缺的精神内涵。没有社会理想的茶道美学,背弃了陆羽的初衷。

  茶美学空间,也是需要经营的。

  好的茶空间是既“强”又“美”的。这里的美指形式设计与理念内涵,强则指运营与管理。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美,经营没有意义。没有强,意义不能生存。

  茶空间如何能“强”?且看“美”的另外一重境界。

  美是竞争力。

  经济发展的规律,“强”一旦到了某个阶段,边际效应就会递减。这个时候,“美”反而成为了一种新的竞争力。如集中化到一定程度,多样化则成为一种竞争力。在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美”本身代表着机器所无法复制的复杂系统,是一种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用“强”作为尺度,世界强者只有很少一部分。而用“美”作为尺度,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自己世界里获取它。如果比赛谁声音大,只有一人赢,而更好的方式是组建交响乐团,高低起伏,各有其美。由此可知,“美”是和谐、是共存。 

  在建设弘益大学堂立志做中国茶教育时,我有一个基本研判。就是在互联网经济的今天,我们必须用信息社会的观念,而不是用已经开始落后的工业社会的观念来思考中国茶。在互联网以最低成本为中小品牌或手艺人赋予了传播权后,基于大众传播的大品牌时代将逐渐让位于基于互联网传播的自品牌时代。

  中国茶不具备做出大品牌的历史条件,而更适合打造个性化明显的小品牌。故而创办弘益大学堂,就是要为中国数十万茶馆、茶店、茶空间的投资经营者,数千万中国茶三产涉茶人口与中国亿万级的茶爱好者提供卓越的茶知识普及与茶认知升级的教育服务。而这些看起来散且小的个体,是现在,也是未来中国茶经营与消费的主体。

  中国茶小而美且强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茶美学空间,不仅是一次“文艺”的复兴,更是一次茶产业的转型升级。在衣食住行领域,围绕提升全民审美能力,将是一次重要的变革契机。在物质和信息极大丰富甚至过剩的时代,所谓消费升级,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更养眼、更走心的产品的追求。在功能一样的情况下,具有美感的产品和空间更有竞争力,美就是生产力。

  中国茶人终于迎来了一个全民都要向美而生、学美而安、审美而乐的大时代。而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大量民间财富,让这一切变得可以消费,可以落地。茶人代代相传的茶道美学,在这个需要美的时代,正当其时。

  期待越来越多的中国茶美学空间生根发展,这是一次善意美好的新生活运动。

  来源: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