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龚正礼:普洱茶发展任重而道远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茶人龚正礼:普洱茶发展任重而道远

近日,【中国茶业】全媒体有幸邂逅并采访了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农学博士、重庆市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龚正礼教授。并参观了部分制茶流程,包括炒茶、杀青、揉捻、晾晒等。

人物:龚正礼,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农学博士

时间:2016年4月

地点:云南


龚正礼教授接受本刊采访,谈对普洱茶发展的看法!

一、消费者认知度不够

“现在的普洱茶市场仍然不够成熟,许多消费者乃至专家都缺乏对于普洱茶的正确认知。”

龚正礼教授告诉本刊记者。他从1978年开始接触茶叶,是高考开始后第一批学习茶叶的,而研究普洱茶还是到日本留学后才开始的,当时他的主题是研究普洱茶的特殊香气成分。他讲到,国内真正开始兴起喝普洱茶之风是在近几年,但其实很多人对于普洱茶是一知半解,属于一种跟风的行为。

普洱茶实质是一种间隙变化的东西,每一个山头的大树、古树都不尽相同,所生产制作而成的茶叶各有千秋。

过去,不管是普洱还是乌龙,大家都是讲究“色、香、味、形”,但随着认知的不断提高,现在提出了“色、香、味、形、韵、气”的概念,只有知茶“韵、气”者,才算得上对普洱茶登堂入室。

普洱茶的“韵”很难界定,是茶给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其在品饮实践中的最直观体验就是“生津”。饮茶生津,有如听音乐的“余音绕梁”,看好风景的“山色有无”。普洱茶的“气”,就是以优质原料的基础,所谓的“得天地之精、日月之华”的好茶,再经过人的用心加工,得天、地、人之灵,生普洱茶厚、正、足之气。

二、炒作、卫生等问题亟待解决

“无炒作,不普洱”。在许多茶人看来,普洱茶的崛起与炒作是分不开的。确实,中国的茶文化气息太浓,每棵茶树都有传奇,每家企业都有故事,每个品牌都有历史,形形色色,让普通的消费者看花了眼,只能无从选择。比如现在开始炒单株(指从同一棵树或相同较高的树龄普洱茶树做成的普洱茶),其价格又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单株固然有单株的好,但过分追求并不见得是好事,因为它的综合优势并不是最好的,未来的普洱茶市场肯定还是需要走‘拼配’路线。”龚教授表示,只有分山头拼配,让普洱茶的品质得到保证,才能实现普洱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龚教授还提到了普洱茶的卫生问题,这也一直是众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很多人对于普洱茶尤其是熟茶的卫生存在着质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渥堆、发酵过程。他表示,其实比起其它农副产品,绝大多数茶叶还是很安全的,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茶厂都非常注重产品的原生态、无杂质,包括古茶树生长的环境、制茶工艺、茶叶存储等,国家相关部门也非常重视这一块,一直在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茶叶的农残、重金属等都需经过卫生检测标准。

三、未来市场前景辽阔

“未来普洱茶的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广阔,主要有三点,一是种质多样化;二是生态健康化;三是品质口感越来越好。”

普洱茶的种质资源多样化,是深植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土壤里的,不管是大众的,小众的,山头的,古树的,这些都是其它茶叶所不具备的优势;其次,普洱茶的保健功能日益为老百姓们所了解,而且厂家们也在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产品,增强保健功效。

普洱茶的厂家也越来越注重茶叶的品质。这几年龚教授深入普洱茶的各个茶产区,亲自参与茶叶制作、加工。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普洱茶存在着一个棘手的问题,众所周知,茶叶需要晒青,它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对此,许多厂家想出了一个解决办法,建立大棚,采用棚内晒青的方法,品质虽然稍逊于自然晒青,但能够量产,其主要是用于大众消费的茶叶,高端消费茶叶则依旧采用自然晒青。他表示,目前还在继续研究这个项目,希望能够尽快消弭棚内晒青与自然晒青的差距,相信在未来,茶叶的品质和口感会更好。

四、推广之路任重道远

“如果说,一定要让其它地区的人和广东地区一样喜欢普洱茶,我觉得有点牵强。”龚教授如是说。茶叶除了是饮料外,它还具备严重的地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茶叶,受身处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更倾向于喝当地的茶。正如他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很少喝中国茶。回国后,才开始喝起了中国茶。

因此,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遵循客观规律,根据消费者的喜欢,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不是通过炒作或者其它方式,博取眼球,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让普洱茶走的更艰难。

原创: 亚太茶业微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