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渐进尾声,我们对于普洱茶仍然抱有热忱,我相信,这是许多茶友的共同心声。当茶成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就不可一日或缺。只不过这一年科技、文化领域都呈现不小的新动向,喝什么茶,怎样喝茶也随之出现新的方式。传统茶饮在迎来挑战的同时,也不断鼎故革新。市场就像一个“ 超级杯 ”,往往一个消费现象被注意,为商家引领,便会随之产生新一轮的消费热潮,比如柑普、老茶头的流行。长期关注市场,便有意无意地留心许多茶友的饮茶习惯,形成了一篇“非官方”普洱茶消费观察报告,挂一漏万,以供茶话之资。
老茶客的“固化”消费模式
在昆明公园 1903 的澜沧古茶和戎氏体验店,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只要多次去店内,总会发现些熟面孔,大多都是中老年茶客,他们到店会指定喝熟茶,许多茶友在店内存放自己心仪的一款熟普,空闲之余,在广场进行完慢走或是适度的健身项目之后,会去店内喝一泡熟茶,以茶温润当天余下的时光。闲聊起来,喝熟茶的茶友早年也都有喝生茶的经历,逐渐感到身体对生茶的耐受力随年龄的增长在降低,于是改喝红茶或熟茶,最终还是觉得熟茶养胃,加上熟茶在降血糖、血脂方面的确有很好的功效,于是定期来店里喝自己中意的熟茶。
在戎氏,一般中高端型茶友会选择“ 博君 ”“ 闲和老砖 ”等,大众茶友多是喝“ 木叶醇 ”这样的性价比之选。在澜沧古茶旗舰店,许多茶友喝熟茶的首选都是 0085,有时茶客会带来年份较早的,那是不可多得的熟茶尊享了。在公园1903 的高端食所“ 山南 ”,此前一度有茶饮配套服务,如今较为低迷,渐渐寥寥。
观点:
2024 年《 普洱 》杂志同样推出过一期熟茶专题“ 熟茶健康功效研究新进展 ”,从发行量和读者的反馈来看,熟茶在市场上稳据自己的份额,并且逐年来热度不减,究其原因,城市老年化逐渐严重,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催生了熟茶的供求关系。
熟茶对于普洱茶而言,渐渐成为引导人们回归日常饮茶的入门产品,它不仅一路稳健,在未来也前景广阔。
“捎带一路”被喝茶
因为从事茶行,身边总有朋友会让我推荐茶品。其实推荐茶品和推荐书单一样,往往难以令对象满意。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几年前通过我的推荐入手一款生茶,但他平常多是喝绿茶,一是因为方便,再者他是北方人,当地一贯以绿茶、茉莉花茶为主流饮品。来昆工作几年,始终没法接受滋味厚重浓酽的普洱茶。于是他便问我,几年前自己入手的茶是否可以转手处理,言下之意是要“ 退货 ”啊!我只能以“ 越陈越香 ”去安慰了。类似的茶友不在少数,往往一时心动,而缺乏长期的热情。
但他们却也是普洱茶消费的潜力股,只要善加引导。同样是这位医学工作者,由于自己的另一位好友从事古玩收藏、刻章,研究金石之学,自然离不了日常喝茶,他对于年份生茶倒是情有独钟的,两人过从甚密,久而久之,这位医生朋友虽然对于普洱新茶不太适饮,倒是渐渐地喝起一些口感偏轻的年份茶来了。
如今,对于藏茶,也逐渐建立起买点年份茶的消费趋向,对于普洱茶的接受度在逐渐提高,虽然平常也大多喝别的茶叶,但普洱茶对他来说,也成为日常喝茶的选项之一。
观点:
除了名声响亮的山头普洱茶,许多茶友目前对生普的选择偏向“ 中老期 ”。老茶仍然可遇不可求,价格也难以让普通白领把它作为日常饮品。中期茶仍然是消费的一大趋势。不过中期茶在如何选择上不仅令新茶客头疼,即便资深者也难以下手,因为这类茶要么经过二次包装,要么仓储地不明或是产地模糊,着实让人难以喝得放心。在中期茶领域,进一步的标准化和提质增效、完善溯源、信息公开化是市场对商家提出的要求,这在未来也算是一个趋势。
年轻群体可塑性极强
2024 年新茶饮行业虽然没有前几年那样风声鹤唳的内卷场面,但其开店速度仍然未见低落。特别是商业街,新茶饮的存在不仅是街区的一道风景线,似乎和咖啡一般,成为以“ 打卡 ”“ 国潮 ”等元素引流的重要担当。2024 年云南本土的“ 霸王茶姬 ”也随着这股浪潮火了一把。的确,现在的年轻人缺什么呢?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把握了市场的主动。如果有意识靠近他们,会觉得脉动着一种“互联网思维 ”的引力,一般是跟风型消费。前段时间,大理的一位老同学带儿子来昆明,走到街头,他直奔“ 蜜雪冰城 ”而去,一杯奶茶便心满意足,老母亲不由感叹,“ 带来省城开眼呢,他已经习惯自己的‘ 城 ’”。许多新茶饮瞄准二线城市下沉市场,不得不说这眼光实在独到。
喝普洱茶的人都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由低喝到高很好培养,由高喝到低就难了。如果你一开始就喝宋聘号,那接下来走到哪里,这茶就难喝下去了。许多非一线新茶饮品牌网罗了一大部分忠实客户,就算换了一个地方,只要你在,他就会选择。
观点:
在喝茶这事上,年轻群体就像张白纸,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率先占山为王的茶叶便可以信笔涂鸦地进行品牌输出了。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对茶叶的认知也和其他事物一样,一旦被引导形成,往往“习惯成自然”且难以更改。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普洱茶和新茶饮是泾渭分明的两个赛道,非要去让年轻人放弃“ 喜茶 ”的甜美治愈,改喝普洱,可能非一朝一夕所致。也有品牌如“上山喝茶”在这两方面作了探索,目前来看也非常成功。新茶饮 + 普洱的模式在未来也许是一片广大的创意蓝海,大有可为。
茶 + 生活方式在普及
就像游戏迷会玩 Cosplay,买上服装和道具,扮演游戏角色一样。许多茶友,特别是偏年轻、好打扮的女性茶友,她们的关注点不光在茶上,而是茶人服、茶器等营造的氛围的自我洽适上。曾采访过专业点茶的赵慧成师傅,他的身边便时常有这样的茶友。他们也和老师一样,身着古装,要么会在一个天气清朗的日子,三五人一起选一处情景俱佳之地,来一次仪式感满满的“ 唐煎宋点 ”。重头不在点茶、喝茶,而是拍照发圈,往往会随行一位摄影师,专注于拍摄,最大的乐趣是这些赏心悦目的照片出炉之后,各种欢呼雀跃的场面。这时候,作为旁观者,也不觉感叹茶的确有种穿越古今的魅力,以这样的方式传播茶文化,也往往乐在其中。许多人还会在出街时身着一身汉服或是唐装,在商业街流连,这也算是另一种茶生活吧。
观点:
茶是可玩可赏的,自云南普洱茶复兴的二十余年,建水紫陶也随之在茶器市场走俏,并在原有的器型上进行扩容,以迎合普洱茶的冲泡。而日常中,人们一旦以茶人的身份自持,不仅会引发许多类似古代“曲水流觞”般的集会,耳濡目染之余,还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提出特定要求。茶类衍生出的茶教育、茶礼仪、茶器物等,正在逐渐兴起为一个重要的分支,成为博大的茶文化的重要补充,也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一种承接。
似茶非茶的诱惑
和大多数茶友一样,有时候想喝点什么,就会冲着茶而去。有好几次特别的体验,在兰州和西北好些地方,总能看见杏皮茶这样的招牌,于是兴致盎然地下单,入口一喝,这哪是茶啊,莫说是杏皮水或是杏皮汤好了。于是就会思索,店家为什么不直接打个“ 杏皮汤 ”的招牌呢?审视一番,便会越发觉得茶在人们日常里的潜移默化已不可思议。现在市面上以茶为幌子的饮料实在不少,有好喝的,也有不好喝的,但总归来说,总会吸引茶客的目光。实际上,连咖啡行业里也有人做出了咖果茶,甚至比起真的茶还好卖。这招虽然痛打了做茶者一巴掌,反过来看,何尝不是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呢?
观点:
“ 茶 + ”的多元远超人们的想象,我们既能玩转“ 茶 + 器物 ”“ 茶 + 服饰 ”等美学意味浓厚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试试“ 茶 + 其他 ”,比如果汁的特饮呢,不管如何,既然已有始作俑者,在未来,自然会引发许多追随者去从事这样的尝试。
茶是旅行好搭子
笔者今年趁着休假难得地来了一次自由行,观光西安小雁塔的时候,看见三位风尘仆仆的旅人,打开行囊,就在寺院中心的亭子里泡茶聊天,忍不住留心。听口音像是江浙一带人士,闻茶香有些像铁观音,他们聊着关于退休后如何在乡下购房养老,安置老人的话题。在初冬银杏飘黄,落叶纷纷的庭院里,范儿十足。不觉转念,要是我不嫌麻烦,也可以似模似样地照此来上一泡啊。不过设身处地,目前市面上逐渐流行的茶叶旅行装还真不少,一般是“ 茶叶 + 保温杯 ”模式。茶叶是袋泡便携的,完全能实现旅途生活的喝茶自由。很多大家熟知的品牌都推出过旅行套装茶品,诸如澜沧古茶、古韵流香、太和酵藏、吉普号,这也是在 2024 年徒步、户外火起来之后传统茶品与之呼应的表现。
观点:
随着国民对精神生活的不断加码,消费升级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和档次的提升,还表现为一种多维度的扩展,比如为适应茶旅要求开发的茶品旅行套装产品。这类产品既适应商务性需求,又满足休闲人士的松弛感,而且随着人们辗转于不同的旅游地,还能很好地普及和传播普洱茶。澜沧古茶的王鸿波先生便有这样一个习惯,走到哪里,都要拍下自己随身相伴的保温杯套装喝茶场景,在圈内传播广泛。这在时下不仅彰显品位,更引导一种健康生活方式。
好奇爱上茶
许多人第一次喝茶,往往始于产品的颜值。身边就有一位常年不喝茶的人,偶然逛商场看到一款柏联普洱的六边形盒装产品,这款像化妆品和巧克力般的茶立刻抓住了她,一看价格也很亲民,便买了一盒。起初本来放置在家里的书房作为装饰,偶然一个午后开启品饮,从此就对这款微甜、温润的普洱龙珠情有独钟,甚至爱不释手。就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般,她几乎成系列地开始购买柏联的熟茶产品,此后又广泛喝其他品牌的普洱茶,在短短一两年,成为坚定的熟普拥趸。面对这身旁鲜活的案例,不得不意识到普洱茶包装的重要。虽然传统的砖、饼、沱在包装上很难玩出新花样,我们还是欣喜地发现市场上很多商家在包装上花很大的心思,像山青花燃、津乔普洱、深山老林等许多新生代品牌都专门外聘北、上、广的设计团队加持自己的产品,为普洱茶的传统审美注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
观点: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固然是品质、原料、工艺等硬实力,但外观和形象往往能成为引流的关键要素。云南的普洱茶企业在这方面往往有先天不足,但通过引进先进设计团队或加强自身学习和素养,这不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谨慎网购 喝茶更放心
“ 衣服不合身可以换,茶是喝进肚子里的,是拿不出来的,我们做茶人要有良心。”这是勐库戎氏品牌创始人戎加升生前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对工匠精神的独特阐释。
虽然直播的势头近两年很强劲,但一直被教育的消费者韭菜可没那么好割了。直播间里买茶,身边同事就偶尔为之,他们图一时的价格诱惑拍下后,茶到了要么是闲置一隅,直接不喝;要么开封喝一两泡之后,觉得不对味,从此抛弃。反正得来便宜也不心疼。总之还是因为这茶放是放肚子里了,但是不能放心啊。成功的线上购买要么因为信得过的品牌或主播,要么是挡不住价格美丽的诱惑。
观点:
大体今年以来线上中高端产品的消费力锐减,走得好的反倒是下沉市场的口粮茶,而随着直播平台的整顿和规范,茶友们也交过了足够的智商税,直播卖茶也到了显而易见的瓶颈期。随着智能化越演越烈,互联网是 AI 冲击的前沿阵地,尽管许多品牌玩起 AI 智能客服,甚至 AI 模拟主播的花样,但当消费趋于理性后,“ 骗子太多,傻子不够用 ”的时代已然翻篇了,未来直播将走向何处,甚至有人认为最终会回归线下的推测,显得也是合理并可期的。
结语:
酒称“钓诗勾”,茶为“扫愁帚”,茶既能疗愈身心,在人际中亦能融洽关系。在喝茶营造的充满愉悦的氛围中,人们之间总能发生许多有意思的事。喝茶如与益友秉烛夜话,有掏不完的“ 心窝子 ”。也许大家从这些故事中可以找到些许共情,会心一笑,那我们无需山海共赴,执此一杯便是知己了。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4年12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