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茶,已经大积压。
这些积压在仓库里的茶,大多是中小树茶。
原本,中小树茶也是有茶客喜欢的。但是,有山头茶的名,自我感觉比台地茶高一等,想卖高价,不将就,终于还是没人敢要了!
-01-
山头茶商,无望的未来
在茶商老王那里喝茶,老王接到茶农的电话,
电话里,一个嗓门很大的声音说:王总,原料款还差9万,手里给方便,付给我一下噶。
老王好声好气地说:老哥,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周转一下。
茶农同意后,挂了电话,老王才把手机丢在一边。
被山头茶捆绑,无法转型
随后,老王倒上一杯茶,无奈地说:做老板的,混到这个份上,也就我们卖茶的了。
老杨试探性地说:如今,做山头茶,最合适的方式,还是有多少市场做多少茶叶。
老王点点头,深表同意:这个理我也知道,但没办法,我们这代人,已经被山头茶深度捆绑了,这辈子都解不了套,
客户主要是茶商,茶商对行情很了解,到了源头,价格是透明的,一公斤茶叶多赚20块钱,客户就换供应商了。
要有价格优势,只能从茶农手里承包茶园。原料又那么贵,茶农拿大头,茶商挣点辛苦钱。
这一切,都是因为:零售做不起来,无法从批发原料的生意转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给茶农打工。
茶农赚现金,茶商赚库存
到了茶山,会发现:茶农家的房子,越建越高。生活,越来越滋润。
倒是茶商,一年到头,拆东墙补西墙,到最后,就赚了一仓库的茶叶。
茶叶每年都剩,日积月累,存量相当可观。
在云南,能拿出十几吨、甚至几十吨山头茶的茶商,比比皆是。
-02-
库存茶,绝不贱卖?
茶老板们,有茶叶,没有现金流。
茶叶,卖掉变现,才是财富。可要变现,谈何容易。
山头茶的市场规则
大多数品质好的古树茶,春茶刚做出来,就被玩家以散料的形态买掉了。
有的没有卖完的古树茶,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也会慢慢被卖掉。
有的茶企,每年都会特意留下一部分品质好的原料,看后期转化。这种特意留下来的好茶,相对较少。
毕竟,所有茶企,都靠现金流活着,大多数茶企,都是艰难生存。好茶,早就卖了。
而被迫存下来的大多数茶叶,说是剩茶也不为过。
无论剩男剩女,还是剩茶,被剩下来的东西,大多数,品质不会很好。
而这些品质很一般的剩茶,对自己又没有清醒的认知,明明就是废柴的料,却想卖高价。
卖茶,卖的是同价位里的最优品质
有的茶老板会说:这个山头的古树春茶,7000一公斤。中小树春茶,靠近名山,终端卖3000一公斤,这很合理啊!
看上去很合理,但也仅仅是看着合理。关键在于客户愿不愿意买单。
客户买茶,只会选择同价位的茶里,品质最好的购买。
3000一公斤,可以选择大中山的大古树,邦东娜罕的大古树。
愿意花3000块买一公斤茶的人,都是对茶颇有研究的,这类老茶客喝茶,喝的是汤感厚度、气韵和水路。
就算靠近名山,中小树茶的汤感厚度,气韵和水路,也无法超过有点名气的山头古树。
同价位的中小树和非名山古树对比,中小树茶,根本不再他们的选择范畴。
说白了就是,山头茶里的中小树茶被剩下来的茶,主要是因为价格虚高。
空有靠近名山的虚名,却没有与其价格相匹配的水路、气韵等品质。
写在最后:
过去十年,山头茶红利期。
以名山为中心,名山带着周围的寨子,价格一路上涨。只要靠近名山,都能卖个不错的价。
但如今,消费降级的市场,以山头核心区为定价导向,越来越成为一个笑话。
茶客喝茶,越来越务实,不再追名气,而是追品质。茶叶所有的品质,都已落实于口感。口感好的茶,能卖高价,口感不好的茶,就算靠近名山,也只有白菜的命。
剩茶,绝不贱卖?
山头茶市场,存在消费分层。
愿意花几千块以上,买一公斤茶的人,都是对茶很有研究的。
从客户选择的角度来说:除去这类懂茶、喝贵茶的客户,其它茶客的选择都差不多,既然喝不懂,怕被坑,那就在自己能接受的价位里,捡便宜的买。
这些积压在仓库里中小树茶。名山周围的中小树茶,跟非名山的中小树茶,客户群体都是一类人。
中小树茶的市场竞争对手,甚至还包括台地茶,消费它们的人,都是喝千元以内茶叶的人。
如今堆在仓库里的,那些山头茶里的剩茶,在山头茶的红利期,也风光过、被人追捧过。
价格,涨起来容易。掉下去,却有一万个不甘心。
茶价虚高已成事实。但是,喝得起它们的人,只喜欢古树,看不上它们。面对喝不起它们的人,要它们贱卖,也绝不可能。
毕竟,茶老板也有自己的考量:因为靠近名山,就算是中小树,也应该卖高价啊!
何况,存了这么多年,库存开支也大。便宜卖,不甘心啊!
只能守着一堆库存,看着舒服,闻着也香,但就是不便宜卖。
虽然,往后,有茶没钱的日子,还长着呢。
来源:普洱话江湖,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