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品牌IP的两个思路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普洱茶品牌IP的两个思路

茶,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用句时兴的话,“茶”是中国文化的超级IP;而普洱茶是云南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同样也是云南的超级IP。在互联网的洪流下,传统的茶行业也被一浪一浪地向前推进,如今,又被推进了IP化生存时代。

传统茶企的品牌提升带来了新的机会

以前茶企卖茶,按照传统品牌逻辑的打法,企业需要找到产品的目标消费人群,再投入巨额的品牌推广费和庞大销售网络。而到了移动互联时代,茶企品牌的IP化打造,能够低成本高效地将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目标人群聚集起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IP是传统品牌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是互联网深度改变世界的产物。IP是企业打造品牌、提升品牌最新、最有效的方法论,也为长期困扰于“有名茶无名牌,有行业品牌,缺消费者品牌”的茶企、茶商,带来了新的机会。

首先,产品IP化能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差异化。因为产品差异化不只是品质,还有和消费者的连接方式越特别、越多,产品的差异化越明显。中国有七万家茶企,云南的普洱茶企也有几千家,几乎每家都会生产圆圆的普洱茶饼,去掉包装和内飞,估计生产者自己也认不出来,这就是产品的同质化。但是,如果引入情感连接,使产品内容化,就能实现差异化。所以,IP价值的最大体现是建立与用户的独特情感连接,通过不一样的口碑,极大降低营销成本,同时形成竞争壁垒。

其次,IP可以发挥出远胜于过往的助销作用。企业通过个人IP的魅力加持,直接带动产品销售,这个在华为的任正非、格力的董明珠、小米的雷军、得道的罗振宇等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尤其是在今年以来直播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市场环境下,一线网红主播早已是当之无愧的超级IP了,

他们的带货能力远超一些企业的销售团队。目前很多茶企也在主动拥抱直播经济,与流量主播合作,或者是打造自己的企业直播间,培养企业内部的个人IP。在新的网络营销场景下,个人确实可以发挥远远超出过往的作用,尤其是茶这个特殊的产品,能够通过人格化的内容输出,与消费者进行情感连接的。所以,个人IP将会是茶企IP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IP能为企业创造的,不只是品牌形象的打造,而是优化产品体验,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产品销售,最终提升品牌价值。

思路一:内容力IP

持续输出的原创内容力IP,是品牌生命力的基础。如果把IP比做一个人,那内容即是细胞、组织、皮、骨骼、器官。因为更深层的内容,来自精神,这是一个IP的灵魂,这也是内容体最源头的顶层设计。构建出真正的内容力,要有四个维度:可扩展性(社交分享),可转化(跨界),可持续(特定表达)及可识别。主动连接,意味着用户可以主动分享和自主流通,在社交网络中持续发酵、指数扩散。当内容变成力量,产生连接,这一切,都在积累着一个IP的势能。

普洱茶是最复杂的茶,是最变化多端的茶,也是争议最大的茶,普洱茶市场的开拓,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反复的教育与培养。也因此,围绕普洱茶可以产生出无数的话题,同样也可以输出无数的内容。所以,目前普洱茶界内容力IP的打造,大多是通过关于对普洱茶知识、经验的传播与分享,来持续输出内容,而这些内容力IP的打造,大多是一些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80后、90后团队参与的,服务的也是以新晋品牌为主。

比如吉普号的小黑不仅是该品牌的创始人,也是企业合力打造的个人IP,而吉普号团队近年来持续打造的网红视频节目《茶山黑话》,可能很多年轻茶小白都是因为这个节目认知普洱茶的。

思路二:人格化IP

IP的最主要关键词就是“人格化”,通过魅力人格持续生产内容,人格化IP的商业底层是信任关系。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信息极大丰富和透明,茶企需要用专业、创意来打造具有独立人格魅力的人格化IP。以团队化运作,持续生产有创意的原创内容,与消费者建立持久的信任关系,为企业提升品牌形象,为产品销售引入更多的流量端口。

在普洱茶界,只要提起澜沧古茶,一定会想到茶妈妈杜春峄,她不仅是澜沧古茶的董事长,更是这个茶企的灵魂人物,是典型的人格化的超级IP。

因为对茶爱之深切,杜春峄53年如一日地在茶的世界里用心雕琢,练就了精湛的制茶工艺,成为行业内的“大国茶匠”。一个将毕生心血都投入制茶的女性茶人,代表着择一事,终一生,专业、专注的匠心精神,这令一个茶企有了具象的灵魂,茶品也不再是生产线上冷冰冰的产物。而茶妈妈的形象,一个来自云南大山里的慈祥老妈妈,不仅朴实温暖,而且心生亲切又给人信任感。作为云南普洱茶的代表,茶妈妈的匠人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打着温情牌的商品,传递出真实可触碰的温度。

茶妈妈的魅力人格,加上澜沧古茶持续输出的品牌价值观,成就了这个超级IP的独一无二。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如今打动用户的不再是产品本身,而是“温度”,“物”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新的“相融”关系。产品如果没有温度感,没有情感,不可能形成裂变式传播,不可能让用户从“需要”变成“想要”。

本文节选自

《我看普洱茶企的IP现象》

作者丨庄生晓梦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