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拼配:一味化百,百味融一的艺术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一头大象-普洱茶

普洱茶拼配:一味化百,百味融一的艺术

说到拼配茶,茶友们脑海中最早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

是几十年来经久不衰的7542,7581等经典茶品?

是“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的制茶口诀?

还是在纯料单株冲击下失去话语权的“过时技术”?

其实,这些都只是拼配的其中一面。世人皆知拼配茶层次丰富,性价比高,却不知这项技术对普洱茶究竟有多么重要。

拼配专题文章的第一篇,陆离就来和茶友们聊聊拼配的商业价值,后期转化意义,以及与中医理念千丝万缕的联系。


历史渊源

理念层次上,拼配的核心是“配”而不是“拼”,要求拼配师能调和不同茶青的特性,使其茶性相融、滋味协调,与这一理念接近的是中药学的“配伍”。

中医配伍理念中的一剂良方,不是相近药物的拼凑与堆砌,也不是将药物与病邪简单地对立,而是君臣协作,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药物的药效。

尤其是病情复杂的病人,用一味中药去对症下药往往很难根除,通过需要多味以上的中药才能治标治本,有些中药配方甚至高达二十几味中药。

而普洱茶的拼配也是同理,芽、叶、梗乃至山头的任意组合很难做出好茶,制茶师需要预先考虑口感协调,后期转化,有时还需要通过现有原料实现合理配比。

有茶友看到这里,可能会认为将配伍与拼配相提并论,实在过于牵强,实际上普洱茶与中医是有着极深渊源的,在清朝普洱贡茶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首先,清朝医学巨著《本草纲目拾遗》中,就将普洱茶收录其中,并列为能消脂解腻,促进消化的保健饮品,说明其与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是一致的。

其次,云南不仅是茶叶原产地,自古以来也是药材产地与集散地,当年很多茶农,号级茶庄,运输马帮都兼做药材生意,拼配也受到了环境与人才的影响。

最后,拼配的核心理念,与配伍也是遥相呼应的,很多山头茶单饮“茶性太强”,以其为辅,做互补,激发,则能画龙点睛,暗合了中药的适配原则。

梯级转化

后期转化上,拼配在赋予普洱茶个性口感的同时,也能让其“骨架坚实,血肉饱满”,具备梯级转化的能力,减少后期陈化风险。

这里陆离要先为大家科普一个常见误区:受绿茶品鉴思维影响,很多茶友都以为普洱茶的等级越高,用料就越好,品质也更佳,实际上这是错误的。

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因外,从拼配上看,高等级原料纤维较少,极易造成压制过紧,阻碍普洱茶的陈化,这也是市场上很多芽头纯料茶转化过慢的原因之一。

而拼配技艺,有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能促进普洱茶后陈化时的梯级转化,评价压制工艺时常说的“松紧适度”,就是影响其转化的重要因素。

想更好地控制松紧度,进而促进后陈化,仅靠石模与机压等物理方法是不够的,这是因为普洱茶的条索富含植物纤维,弹性很大,重压无法长时间稳定形态。

而解决办法也很简单,合理运用不同等级毛茶,搭建网状骨架,让普洱茶饼出现层次感,促进成阶梯状的后陈化,也即等级拼配技术。

比如生茶拼配时最常用的七级茶,由于相对粗老,卖相不佳,之前曾被质疑是“以次充好、控制成本”之举,实际上粗老料才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精髓所在。

这里涉及到不同等级原料的还原总糖含量,简单地说,还原总糖含量多,内含物质会相对丰富,后陈化空间也就越大,而七级茶在不同等级中正是含量最高的。

而对于一款新制成的拼配茶来说,观察其转化情况,是衡量品质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头两年是转化风险期,通过拼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转化危险。

这是因为普洱茶的存放,会受到多酚类物质的良性氧化过程影响,如果氧化能一直持续,就会产生非酶棕色化反应,即美拉德反应(Maillardreaction)。

这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中的非酶褐变,让食物变色的煎炸煸炒(热反应),普洱老茶的深红汤色(长时间储藏),都是美拉德反应的表现之一。

而之所以说普洱茶后陈化存在转化风险,是因为有时这个氧化反应会产生裂变,这里涉及的化学转化相对复杂,陆离以多酚类物质为例简单说明,帮助理解。

多酚类物质氧化为茶黄素的过程中,会先产生一种醌类化合物,如此时条件充分,该化合物则会顺利氧化为茶黄素,如条件不允许则会裂变,导致转化失败。

总之,后陈化效果,受氧化反应、微生物发酵、湿热环境、酶促反应等多重因素影响,有一个因素出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反应裂变,转化失败。

而通过拼配进某些特定功能的毛料,可以促进微生物和酶促作用的稳定性,氧化取决于仓储,湿热在蒸压时就已存在,四种影响因素能得到有效控制。

尤其是老料拼新这种不同年份拼配,能大大减低转化风险,这也是很多茶企秘而不宣的技术要点,之后的拼配类型专题中还会为茶友们细致讲解。

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上,拼配茶潜力几乎是无限的,且不论品种,年份和季节,单是上百种山头,就足以排列出数以万计的拼配方案,还有太多的潜在拼配有待“发掘”。

但潜力大也并不意味着品质好,事实上过去曾有数以百计的拼配方案,其中不乏口感平庸,乃至口感冲突的茶品。留存下的经典拼配茶都经历了万般锤炼。

诸如红标宋聘,福元昌,大红印,黄印,绿印,雪印,88青,8582,96紫大益,97水蓝印等明星茶品,都是不同世代普洱茶的拼配代表作。

好的拼配茶,口感上讲究协调性,有些不合格的拼配方案压制后即刻试品,会感受到一种不协调的分层,有别于规律的层次感,是一种失谐的格格不入感。

而且拼配技术再好,也无法化腐朽为神奇,比如以台地茶为主料的拼配茶,虽可通过特定手法使其头几泡的口感极佳,但茶气和耐泡度却是无法弥补的短板。

因此,对于新世代的拼配茶来说,不仅技艺要精湛,原料也要更加优秀,还能在稳定陈化和保证现饮效果的基础上,做出独具辨识度的“风味茶”。

如斗记的金斗、彩云的茶王、福元昌的蓝票等,都是不计原料成本,只追品质风味的古树拼配茶,接下来的专题文章中陆离也会再深入分析这一品类。

总之,从古早的号级茶时代,到计划经济下的印级茶时代,再到走向开放的七子饼时代,拼配技术贯彻了普洱茶百年的发展史,其价值和意义更是毋庸置疑。

而古树茶概念兴起后,业界对产地和原料的重视度上升了几个量级,也带来了一阵“纯料风”,以至于拼配和台地茶等词,居然成为了品质不入流的象征。

作为一介科普者,陆离无意强调拼配和纯料在概念上的对立,二者也不存在理念上的冲突,只是普洱茶在不同时代下的显著特征。

随着行业的逐渐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茶友,也都能够逐渐正确认识和辩证理解拼配技术,明白事理,不辩是非,为解困感,祝拼配茶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作者:陆离

来源:陆离茶寮,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