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普洱茶,有人这样形容:“久泡余韵流长”,说的是普洱茶耐泡,久泡之后仍然醇厚、茶韵十足。
耐泡度,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一款茶的品质能够持续多久。有的茶“七泡有余香”,有的茶三泡四泡之后就没什么味道了。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来了解一下影响茶叶耐泡度的五大因素:
1.生态环境
高山 & 低地
“高山云雾出好茶”,就体现了生态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一般来说,海拔高、多云雾的山地环境,茶叶的内含物质更加丰富,耐泡度更高。
比如,高山茶比低海拔茶叶有着更浓厚的口感,香气也支持多泡、有层次。
生态环境影响着茶叶的内含物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温差。就好比新疆的哈密瓜更甜,是因为当地昼夜温差大。茶树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的养分,到了晚上能够在低温环境下很好地保存下来,久而久之,积累了丰富的内含物质。
2.茶树品种
乔木 & 台地
茶树可以分为乔木、半乔木、灌木,也有大叶种、小叶种之分。
理论上讲,乔木型茶树的内含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半乔木,再次是灌木。在同等条件下,不同树型的耐泡度依次是:乔木>半乔木>灌木。
而乔木大叶种,植株高大、内含物质丰富,也会比中小叶种、灌木的耐泡度高。
▲ 普洱茶茶树(乔木型)
3.树龄
古树 & 小树
在同等条件下,树大根深的古树在耐泡度上更胜一筹。树龄越大,根系越深,吸收的养分越多,滋味越醇厚,耐泡度越高。
这也是为什么经常能够听到“古树茶经久耐泡”。(但如果茶树老化严重,就另当别论了)
4.原料嫩度
叶 & 芽
研究发现,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茶的耐泡度。
通常情况下,一芽两叶或一芽三叶的茶更加耐泡,而全是芽尖的茶就不那么耐泡。
这是因为,叶片的茶多酚含量比芽尖高,内含物质更丰富,而芽尖的氨基酸含量较高,茶多酚含量较低。
另外,如果保留部分茶梗,也能提升耐泡度。
▲ 茶梗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香气物质
茶梗的质地比叶片更硬一些,耐泡度也比叶片更高。
5.制作工艺
紧 & 散
茶品是紧压茶还是散茶、紧压茶的松紧程度、机器压制还是手工压制等等,都会影响茶的耐泡度。
或许可以这么理解,紧致的茶比散茶更耐泡,毕竟还没等茶叶完全舒展开,就已经几泡水过去了。
除此之外,制茶工艺中的揉捻,也会影响茶的耐泡度,揉捻程度与耐泡度成反比。揉捻程度太重,会过多损坏叶片的细胞壁,水浸出物释放速度就会更快,耐泡度相应降低。
除了上面说的五大因素,不同茶类的耐泡度也会有所不同。
六大茶类的发酵度程度比较: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发酵程度大致可以划分不同茶叶的冲泡次数和耐泡程度,比如:
不发酵茶:绿茶可以泡2-4次;
微发酵茶:白茶、黄茶可以泡6-9次;
半发酵茶:青茶可以泡7-12次;
全发酵茶:红茶可以泡10-15次;
后发酵茶:黑茶至少可以泡15次以上。
特别说说普洱茶,普洱茶的耐泡程度在茶叶中是比较突出的,而细分下来,普洱生茶比普洱熟茶更耐泡,产自名山的古树茶更是随便就能泡个20来次。
普洱茶的耐泡度,为什么这么高?
普洱茶享有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生长环境优越、原料品质高。普洱茶产自云南,尤其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等北回归线附近地区的茶山,可以说是云南普洱茶区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
· 环境因素 ·
云南当地是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8-20℃,终年温暖,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全年降水量在1200mm以上,温润多雨。
由于独特的气候,当地很多山区常年都是云雾缭绕的状态。云雾阻隔了太阳光的直射,光线变为散射光,增强了漫射效应,利于茶树芳香物质和含氮化合物的合成积累。
再有,茶树生长喜欢偏酸性的土壤,当地的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等,含有茶树生长需要的氮、磷、钾,参与茶树生长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重组。而且土壤土质深厚,含有各类矿物质、有机质,便于茶树吸收矿物质和营养物质。
· 原料因素 ·
普洱茶的原料属于云南大叶种,这是国家于1984年首批认证通过的30个国家茶树良种之一。茶树叶片宽大而厚实,内含丰富的茶多酚、儿茶素等物质。
乔木型古茶树,根系发达。当地人说,茶山遍布古茶树的根脉,往往“未见其树,先踩其根”,深耕土壤的根系更能吸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供给枝条、叶片。
至于采摘,普洱茶不会选用老叶片,也不会只采嫩芽,而是按照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的标准。古茶树嫩芽旁的新叶,也因为根系提供营养物质,内含物质也比普通茶树的丰富。
耐泡度能跟茶叶品质划等号吗?
耐泡度高≠品质好
一般来说,同样的茶类,茶叶越耐泡、滋味越醇厚、香气越丰富,品质越好。
而有的茶叶非常耐泡,但它不一定是好茶,比如等级低的茶、茶梗多的茶。